素食者读后感
去年就听过这本书,看了简介,女性更喜欢看,我本来是不想看的。之所以开始看,来自于读书群里书友的推荐。
素食者,既指真的不吃肉,也指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小说中妹妹英惠做了一个梦,不再吃肉,不仅自己不吃,老公也不能吃,这引来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尤其是父亲觉得女儿的行为影响了女婿,导致一圈人强逼着英惠吃肉的闹剧,英惠这个素食者以割腕自杀表达抗议。
看小说前三分之二,你会以为在看一部不入流的黄色小说。男性凝视视角,学到了一个新词,作者眼中的男人总是很猥琐,精虫上脑。妹夫意淫大姨子,姐夫意淫小姨子并以艺术之名诱奸了小姨子。
关键在后三分之一,女作者突然切换视角,从男性视角切换到女性视角,前面的三分之二只是铺垫,交代背景,面对丈夫和妹妹发生性关系的事实,姐姐仁惠把两个人送进了精神病院。丈夫没精神问题,仁惠选择了不原谅,彻底断绝跟这个人的一切联系。却选择了原谅自己的妹妹,或者说她就没有恨过自己的妹妹。在妹妹住院期间,姐姐一边忙自己的工作,照顾儿子,还要经常去医院看望妹妹,血浓于水,姐姐接收到了妹妹带来的死能量,并通过去毒化处理,转成了生能量,反馈到妹妹身上。为什么姐姐对妹妹感情这么深呢?作者引出了原生家庭童年时的经历。
小说中这样写到:
多年以后,她才理解了当时的英惠。父亲总是对英惠动粗,虽然英浩也偶尔挨打,但至少他还能靠欺负街坊邻居家的小孩发泄一下情绪。因为身为长女的她要代替终日辛劳的母亲给父亲煮醒酒汤,所以父亲对她多少会收敛一些。然而温顺且固执的英惠却不懂看父亲的脸色行事,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但如今她明白了,那时身为长女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因为早熟,而是出于卑怯,那仅仅是一种求生的生存方式罢了。
理想的原生家庭,应该是父母成为孩子的容器,接纳孩子的攻击性,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并进行去毒化处理,把这份黑色能量转化成生命力,反馈回孩子身上,这样孩子就能获得成长,获得幸福。
而小说中,父母的人格不成熟,导致了姐姐成了父母的容器,因为自己有用,所以父亲对她没那么糟糕。二女儿不懂看父亲的脸色行事,经常被父亲动粗。不得不说,姐姐妹妹都没有从原生家庭得到成长的力量。正所谓,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姐姐是,妹妹也是,用一生在治愈童年的不幸。
温顺的妹妹,不再屈从于男权的社会规则,选择做自己,结果被当成异类,送进了精神病院,固执的她宁愿死也不愿屈服。结果,连死都是一件困难的事。
姐姐,因为小时候长姐如母,长女如母,会照顾人,又懂得看脸色行事。所以,后来事业上还比较成功。婚姻,却是不幸的,嫁给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一个没有经济收入的艺术家,只是看上了婆家的背景。婚后生活,并不幸福,靠一个人苦苦支撑整个家庭,空心人丈夫既没有给家里带来经济收入,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
小说中这样写到:
她不确信自己是否爱他。明明在下意识里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她还是嫁给了他。也许她是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身价?虽然他从事的行业没有经济来源,但她欣赏婆家人大多是教育者和医生的家庭氛围,她努力配合他的言谈举止、品位、口味和睡觉习惯。最初他们也跟普通的夫妻一样,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但没过多久她便对一些事情死了心。但这样做真的只是为了他吗?共度的八年婚姻生活,正如他带给自己绝望一样,自己是不是也让他倍感挫败呢?
花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将近4个小时,在微信读书上快速读完了整本小说。看这部小说,最大的感悟就是评论区很欢乐,对男人的各种吐槽,想必女性读者最多。书中没有明说的,评论区有各种解读。据说台版更劲爆,未删减版的性描写更加露骨、直白,角色和故事情节更为鲜明、冲击,还有人专门做了个汇总贴。
这部小说能获诺贝尔文学奖,除了作者韩江诗化的语言风格,还有就是作者深刻地写出了东亚社会的现实问题,男权社会,男尊女卑,女性被物化,工具化。传统文化里,女人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只需要负责生孩子,全职在家,相夫教子,不需要出去工作,挣钱是男人的事。现在很多家庭,依然是这种模式,女人也乐得清闲,有人供养,不用出去打拼,而男人事业成功了之后就从婚外找安慰找激情,家里红旗不倒,外边彩旗飘飘,似乎成了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志。女人也认命了,只要不离婚,财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把孩子抚养成才,老公的心在不在无所谓了。真正活成像杨绛和钱钟书这样,既是夫妻,又是灵魂伴侣的,又有几人?
找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以及是否选择结婚,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一切为了孩子惯性地维持无聊的婚姻,还是及时止损选择离婚,离婚后是单身,还是换个人结婚重复之前的老路,还是以积极的方式经营自己的婚姻。换个人就会不一样么?是否怎么选都会后悔?我想,看完这部小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领悟,也会有自己的选择。
最后,也是小说的最后一段,让我们一起感受下作者语言的魅力吧:
某个漆黑的夜晚,我在等公交车时无意间碰触到了路边的大树,树皮潮湿的触感就像冰冷的火一样烧伤了我的手心。心如冰块似的在出现一道道裂痕后,变得四分五裂了。不管怎样,我都无法否认两个生命的相遇,以及放手后各走各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