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全球科技通史》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11-29 09:32:10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全球科技通史》读后感

莫尔斯密码诞生。

11,美国发明家贝尔不仅发明了电话,而且还依靠他精明的商业头脑,推广和普及了电话。他创造的历史上伟大的电话公司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身就叫贝尔电话公司。

贝尔的母亲和妻子都是聋哑人,他本人则是一个声学家和哑语教师,他为了发明一种听力设备来帮助聋哑人而最终导致了电话的发明。

12,从有了语言文字开始,人类在信息交流上有几次大的进步,包括书写系统的出现,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等。每一次都极大的提高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速度,不过这种速度会受限于信息的承载介质,即信使的移动速度。

但是,当电用于通讯之后,人类的通信就以光速进行了。这不仅是信息的传输变得畅通有效,也使科技的影响力快速地向全世界传播。

新工业

1,在大量使用了木材和煤之后,人类在第2次工业革命时开始使用第3种可供燃烧的能源:石油。

相比木材和煤炭,石油有两个显著的优点:使用便利和能量密度高。

2,早期文明并不是将石油当做能源来使用。在古巴比伦,沥青被用于建筑,而在古埃及它甚至被用于制药和防腐,“木乃伊”的原意就是“沥青”。

在随后的2000多年里,很多文明都有将石油用作火攻武器的记载,但是并不用它做燃料或照明,因为原油燃烧时油烟太大而且火苗不稳。

3,月光社

18世纪英国和美国很多名人的传奇都会提到这个组织,它聚集了当时西方世界的技术精英,并且对欧美的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群人会在月圆的晚上相聚在伯明翰某个人的家里,而且聚会者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之所以选择月圆之夜聚会,是因为当时没有路灯要靠月光照明,故取名“月光社〞。它没有明确的成立时间,大约在1757年,伯明翰的工厂主马修.博尔顿跟他的私人医生老达尔文创办了月光社。《物种起源》查尔斯.达尔文就是老达尔文的孙子。

成员:本杰明.富兰克林、瓦特、地质学家韦奇伍德、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科学家杰斐逊…

3,合成橡胶

今天我们见到的每一种天然物质都是经过了35亿年历史的进化和筛选,才形成并保留下来的。但是自从有了化学工业我们在短短的一个多世纪里就创造了无数的新物质其中有些甚至解决了一直困扰人类的生存问题。就单以石油为原料,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新材料,比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天然橡胶如果不经过处理,既不结实也缺乏弹性。1839年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古德伊尔,将硫磺和橡胶一起加热,形成硫磺橡胶,才让它真正得以使用。但是他并不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并没有因此专利而致富。今天世界著名的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但是与他或者他的家人没有任何关系。

4,化肥

德国科学家化工学家弗里茨.哈伯,利用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了氨气,从此开创了化学肥料工业。不过氨刚被发明很快便爆发了第1次世界大战,这项发明首先被用于制造炸药的原材料硝酸铵。哈勃因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但他并没有因此受到全世界的尊敬,相反由于他在第1次世界大战中,负责研制和生产的德国的氯气、芥子气等毒气,造成近百万人伤亡受。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谴责,而他的妻子因此自杀。

但是,今天粗略的估算,他发明的氨所制造的氮肥,却养活了这个星球上大约1/3的人口。

5,农药

1939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米勒发现了DDT杀虫作用,并且发明了它的工业合成方法。使疟蚊、苍蝇、虱子得到有效控制,并使疟疾,伤寒和霍乱等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下降,因此获得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但是23年后,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瑞秋.卡森出版了一本书《寂静的春天》讲述了DDT对世界环境造成的危害。DDT不能被动物分解,因此在食物链高端的动物内会形成富集,造成鸟类代谢和生殖功能紊乱,使得很多鸟类濒临灭绝。所以目前全世界有超过86个国家禁止使用DDT。不过进入21世纪后,人类对DDT的认识再次出现反转,主要是认识到它在消灭非洲和其他贫困地区的疟疾方面难以取代。

知识分子聚会这件事情很好也可能有好多人碰撞产生很神奇的效果 不必刻意 但如果能和茶,咖啡,小酒结合产生经济效益,不论白天黑夜,月光或者黄昏,都是更能坚持下去的,传承一个好的传统

6,给轮子加上内燃机

①汽车的发明是一个系统工程,橡胶、轮胎、火花塞、铅酸蓄电池等发明,对汽车的诞生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他们不属于核心技术。对汽车来说,最重要的发明是内燃机。

②汽车用的发动机和很多其他的内燃机都被称为“奥托式发动机”,因为它的工作原理和德国工程师尼古拉.奥托当初的发明相似。奥托式发动机不是指具体实物,是对工作原理符合奥托发明原理的各种内燃机的总称。

奥托的儿子子承父业,创办了德国最早的飞机制造公司,后来又将它转型成今天的宝马汽车公司。

7,福特主义

①这是管理学和经济学上诞生的一个新名词。即采用标准化和流水线,大量生产低价工业品,并以此来刺激消费。

②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制造工业品的边际成本,也就是建立生产线、筹措资金、大量招聘工人的成本上升。这导致每个工业领域都很难出现太多的企业,在一个细分领域会很快形成赢者通吃的垄断局面。今天建设一条最先进的半导体存储器生产线,仅资金的投入就需要200亿美元,这还不算技术和人员的投入。

③产业工人进一步沦为机器的附庸,而工人为了对抗这种趋势,结成了工会。

大企业内部资方和工会的博弈,贯穿至今。

8,诺贝尔与炸药

炸药与火药不同,前者的爆炸力要大很多。1847年意大利人索布雷罗合成了硝化甘油,一种爆炸力很强的液体,直接使用极不安全,并且不便运输。

1850年瑞典工程师诺贝尔跟索布雷罗那儿学到了合成硝化甘油技术,并回瑞典建厂生产。

1864年诺贝尔和他的父亲及弟弟对硝化甘油进行实验时发生爆炸,包括他弟弟在内的5个人被炸死,他的父亲也受了重伤。政府禁止重建制作工厂。诺贝尔没有气馁,他把实验室建到了无人湖上。

后来他偶然发现硝化甘油可被干燥的硅藻土吸附,从此发明了可以安全运输的硅藻土炸药---直接将硅藻土混合到硝化甘油和硝石中,俗称黄色炸药。

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诺贝尔制造炸药的初衷是为了开矿,而非制造杀人武器。当他看到炸药被制造军火后非常痛心,但是已无力阻止。后来诺贝尔从安全炸药上获得巨大财富,去世前他将自己的财产捐献出来,设立了著名的诺贝尔奖,奖金每年发放五项,包括和平奖。

9,纽曼教育

英国教育家牛津大主教约翰.纽曼提出的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和培养精英的理念,概括了以牛津和剑桥为代表的西方大学特点。

纽曼在一次演讲中讲到:“如果让我必须在那种有老师管着,修够学分就能毕业的大学和那种没有教授、考试,让年轻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三四年的大学中选一种,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为什么呢?当很多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且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纽曼认为大学是传播大行之道,而非雕虫小技的地方。纽曼培养人的出发点是训练和塑造一个年轻人开阔的视野,成为更好的人,对全人类有益的人,能够名垂青史的人。

10,洪堡教育

进入19世纪后,高层教育的目的逐渐转为直接为社会发展而培养人才,代表人物就是普鲁士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威廉.冯.洪堡。

在洪堡的体制中,学生毕业时必须对一个专业有比较精深的了解。和过去培养教士、贵族、社会精英的高等教育理念不同,洪堡提出了教研合一的办学精神,并且在由他创立的柏林洪堡大学实践这一办学思想。很多专业的学生需要5年才能毕业,而最后的两年就要学习非常精深的专业知识。

在19世纪欧洲的现实环境中,洪堡教育的优点非常明显。很多地区都开始学习洪堡的做法。在第2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科学家、工程师获得了四成左右的诺贝尔奖,这都和洪堡的这个教育体系直接相关。

很多时候,阻挡你进步的,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是精力分散。

有想法、有意见,就大胆表达出来。别想着别人会不会生气、别人会不会不喜欢你。你自己都不愿意爱护自己,别人凭什么要去喜欢你。所以脸皮厚一点,先关注自身,再关心别人。脸皮厚的人才是真正能成大事的人。

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并不取决你对别人有多好,而是取决于你的强弱,手上筹码的多少。夯实自己的硬实力,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是解决一切问题最直接的手段。

1、睡觉睡够八小时.

2、饮水2000ml.

3、运动.

4、傻笑

5、晒太阳

6、郊外呼新鲜空气

7、阅读

8、没心没肺做个豁达的人

原子时代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对原子能一无所知的前提下,仅仅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原子弹的研究和制造,堪称人类科技史上奇迹。

2,最早证实爱因斯坦智能转化理论的是德国物理家哈恩和莉泽.迈特纳。迈特纳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几位女科学家之一。各界普遍认为,如果不是因为那个年代歧视女性,她应该获得诺贝尔奖,她最大的贡献在于发现核裂变并证实了爱因斯坦智能转化的理论。

3,美国曼哈顿计划

也就是原子弹计划,工程负责人是格鲁夫斯,曼哈顿计划的技术主管是奥本海默。

格罗夫斯对奥本海默绝对信任,否则研究不可能顺利。为什么一定要让奥本海默全面负责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可能考虑到他是当时美国物理学界公认的全才科学家,他不仅精通物理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对化学、金属学和工程制造有全面的了解。美国参加此计划的大科学家非常多,包括劳伦斯、康普顿、费米等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要用全才的衡量来考量,他们都不如澳门海默。大家都一致认为奥本海默是一位好导师、好领导,既能把握大局,又能了解每一个细节。虽然澳门海默没有得过诺贝尔奖,但是理论水平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个诺奖者,他在这个项目上的贡献超过任何人,这主要体现他对原子弹“临界体积”的理论计算上。

4,雷达

雷达的本质是信息检测,不是千里眼。

5,阿司匹林和海洛因

阿司匹林在发现的一个多世纪里一直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它的发明者是德国拜耳公司的化学家费里克斯.霍夫曼。他研究的目的是给他父亲治病,他父亲是一位风湿病患者,饱受折磨。

遗憾的是,发明阿司匹林的霍夫曼,生前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因为他还发明了另一种药“海洛因”。他的本希望发明一种神经止痛药取代吗啡,作为药效显著而成瘾性较小的止痛止咳药物,但没想到这个发明后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他一生未婚,也没留下子嗣,于1946年孤独死去。作为阿司匹林的发明人,他减轻了无数患者的病痛,但他一生却几乎是在骂名中度过的。

6,虽然青蒿素这种药中有青蒿二字,但其实真正的青蒿里面并不含青蒿素。

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是和青蒿类似的植物“黄花蒿”,这一点屠呦呦自己写文章做了说明。

7,青霉素的发明授予了两次诺奖。

第1次是194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个人。但遗憾的是,诺奖有一个传统,每个奖授予的人数不超过三人。因此还有其他为青霉素的发明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只能与该奖无缘了。

和青霉素有关的第2个诺奖授予了霍奇金,她破解了青霉烷的分子结构而获得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后来还取得了两个诺奖级别的研究成果,发现了维生素b12的分子结构和胰岛素的分子结构,为后来人工合成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8,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的霍奇金还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很多的学生都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此外还包括女政治家撒切尔夫人。

9,抗生素的出现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10年。研制一款新药过程非常复杂,带有偶然性的发现只是第1步,接下来还需要了解他的药理及有效成分,并且最终通过化学的方法提炼或者合成纯净的药品。最难合成的是我们自身产生的非常复杂的有机物,比如胰岛素和大分子的维生素。

力不到,不为财。

不惜力,不取巧。

好走的路,人山人海。

难走的路,并不拥挤。

一件事最后没做成,好多时候是我们下的功夫不够。

肯下苦功夫,对咱们普通人来说是最好的依靠。

🍀急躁是因为你经历不够,暴躁是因为你自身无能,懒散是因为你目标不明确,烦乱是因为你思路不清,焦虑是因为你想的太多,压力大是因为你期待太高了,恐惧是因为你太害怕失去,劳苦是因为你方法不对,当你穷困潦倒时身边都是坏人和你勾心斗角,当你飞黄腾达时身边都是好人对你关怀备至,别人不需要你的时侯你要知道收回热情,礼貌退场。

10,维生素b12的全合成在有机化学和制药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不仅意味着成功的合成出一种药物,还标志着人类掌握了一套通用的复杂大分子有机物的合成方法。

发明人是伍德沃德和他的学生霍夫曼,他在合成维生素b12的过程中,一共做了近千个非常复杂的有机合成实验,历时11年,终于在他谢世前1972年完成了合成工作,也因此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遗憾的是伍德沃德已去世两年。学术界一直认为如果他还健在的话,他将成为少数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之一。

伍德沃德后来被认为是麻省理工少有的天才有趣的是,他在该校读了一年后,就因为成绩差被开除,谁知道第2年再次成功被该校录取,并且仅用一年完成了本科课程,然后又用一年的时间拿到博士学位。

11,药品发明的过程

①搞清楚发病的原因。②找到对治病有效的原始药物。③找到药物中的有效成分。④搞清楚药理和副作用。⑤制造出副作用足够小,疗效足够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