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蝲蛄吟唱的地方》读后感2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2-19 09:04:15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蝲蛄吟唱的地方》读后感

蝲蛄这种东西在农业社会里是常见之物,否则就不会有听蝲蝲蛄叫唤还不种庄稼了的俗语了。这句俗语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蝲蛄是会叫唤的,但是这个时代里究竟还有多少人听过蝲蛄叫唤呢?即便还有蝲蛄,蝲蛄也还叫唤,环境噪声大致上也能完全遮蔽它们不堪一击的叫声了。

这部小说偏偏就叫了这样一个蝲蛄吟唱也就是“蝲蛄叫唤”的名字。这个名字不仅是诗意的,也是象征性的,是要让读者注意到人间还有如此细微而纯净的美妙世界。小说讲的既是自然也是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小说描述的是在远离居民聚集区的湿地中,一个逐渐成为孤儿的女孩,在大自然环境中顽强生存,在善良者的帮助下逐渐成长的经历。这种貌似没有重大矛盾、没有强烈的社会性冲突的题材,在很多作家那里都是无法写就的。迪莉娅·欧文斯以个人的人生经验和学术倾向,加上适当的结构,以独一无二的姿态将其成功地支撑了起来。

她不仅写自然写得生动,知识性与诗意结合,写人的时候也总是分寸恰当。唯一的女主人公,那个小女孩儿,当学校按照出生名册找到她的时候,女教师拉住她的小手,这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兄弟,后来又失去了父亲的小女孩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样被别人拉住过手了。

这个细节描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女作家如果没有设身处地的经验或者敏锐的洞察力,是很难写出这样的细节的。

女作家的写作完全靠着扎实的人生经验与敏锐的洞察力而成,如果说那些关于自然和动植物的描写得益于其生物学家的身份的话,那“尽你所能往远走,远到蝲蛄吟唱的地方”的诗意则是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理想化讴歌。

小说中对鸟类羽毛的专业描述可以让读者明白作者的研究领域或者是学术倾向,她将自己的观察与研究成果应用到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身上,让鸟类羽毛成为她和她的男友传情达意的媒介。这再次说明小说家的话语终究还是自我知识储备与兴趣使然下的自然表露,很难有作家在不熟悉的领域里将小说细节写得地道、流畅。

当然,这个到了少女时代也还基本上是文盲的湿地女孩被赋予了这样动植物外在风貌之外的内在科学道理,多少还是显得有点突兀的。一个到了少女时代还一直是文盲的女子,成年不久就已经可以靠写书摆脱挖贻贝度日的生活,转而靠版税来过上较为体面的日子了,这里有一些作者个人色彩过于强烈的想当然。尤其是她在表情达意的时候每每会吟诗,背诵汉密尔顿的诗的习惯,完全是知识分子的格式了。大概作者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种将自己投射到人物身上去的过程有些生硬,便在小说最后交待说其实汉密尔顿不是别人,就是女主人公自己的笔名。

小说写到开发商砍光林带,抽干湿地,要将这自古而然的自然景观彻底毁灭。好在女主人公生活在一个有着较为完备的法律保护的国度,其居住土地的三代人自然延续的历史被承认,只要补缴税款就获得了个人财产意义上的土地证明,让开发的脚步止于其家门之外。小说的寓言意味或者说是象征气息至此已经很是明了:维系天地传统,尊重具体的每一个人的自然选择、善与美的选择,过一种人与自然贴合的生活,才是理想之境。

从写作技术上来看,小说始终是两线并行,一桩谋杀案,一个湿地女孩的孤独成长,两线逐渐交织到了一起的时候就进入了小说的高点:谋杀者到底是不是这个女孩?当然小说写到这里已经离开了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变成了为了结构完整而必须有所交待的“情节累赘”,或许对改编影视剧之类的商业化处理有利,对于写作的核心旨归已经关系不大。

如果单纯讲述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的话,在阅读市场上的受众将会大大减少,谋杀案的线索使这本感受性与思想性的诗意小说具有了针对人性弱点或者说是人性特点的通俗读物耸人听闻的魅力。这从传播学上说是作者商业化的成功设计。同样的设计是大团圆的结局,这在现代小说中并不多见,却也是永远符合大多数读者普遍的内心期待的故事结尾。庭审的影视剧化的场面之后是正义和爱的如期到来,让人感觉作品写到这样的程度的时候,已经在相当意义上脱离开了纯文学的范畴。

作者写自然万物,遵守天地的造化,顺乎季节的秩序,广有观察笔记与研究成果的支撑。写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也有一种与之类似的自然纯净的追求。女孩的男友在情不自禁之时把持住自己,重新为女孩穿好衣服,只因为设身处地地为女孩着想,不想在自己上大学离开以后让她独自承担可能怀孕的风险。这在当下的文学中大概已经可以说是一种古典主义情怀,在作者的文字宗旨中却显得顺理成章。当然这一段描绘也是为了对照后来有妇之夫蔡司对女孩的欺骗与占有,是一个伏笔。

女孩子对欺骗了自己的男人蔡司的报复也是有伏笔的。两个用石头扔砸黑人店主的半大小子,就被怒不可遏的她隐藏着给予了重重的一击。第一任男友回来道歉的时候也挨了她扔出去的石头。还有她对螳螂之类的雌性动物利用雄性动物求偶的机会将其吃掉的观察,也是一种明确的暗示。

她不仅善恶观念鲜明,而且有行动能力,敢于还击,敢于用报复来纾解自己的愤懑。这是她最终杀死恶人的行为的逻辑基础,也是这部有着破案悬疑式的结构的小说中,不言自明的答案。这个答案在小说最后一页才通过那一串深藏的贝壳项链予以揭示,算是作者在圆满的通俗小说意义上完成了全部结构。

让人有点吃惊的是,这居然是作者的小说处女作。此前她的文笔局限在科研科普的范围内,2019年出版的这第一本文学书就获得了如此的成功,从有诗意的书名到文字到叙述的章法,都具有在相当程度上经得起检验的质地。

这样的写作者往往有很多优点,其中重要的一条没有所谓职业作家的那种写不出来硬写的别扭,有的都是厚积薄发的确有所思。在某些组织里的那些职业作家,为了完成那些组织的任务而不是出于本心的写作,之所以等而下之就是因为缺少自我真切的感受,处处都是编造和杜撰,是对自己的因袭乃至对他人的模仿,不管事先事后怎么造势,明眼人还是一目了然,经不住阅读的考验。欧文斯这样的“业余”作者则是将终生的积累融化在自己千雕万琢的文字之中,不吐不快是写作的原动力,精心制作则是创作中宝贵的诚挚精神的自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