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经典名著《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4-15 07:45:13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经典名著《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不知何时,“月亮与六便士”成为了一个网络梗,“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了月亮”这句毛姆从来不曾说过的话被人们用来比喻理想和现实。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在Gale文学资源(Gale Literature)数据库中看看这部20世纪初的经典名著《月亮与六便士》。


毛姆将一位评论人(对《人生的枷锁》)的抱怨用作了新书的书名,这位评论人说菲利普·凯里“如此忙于渴望月亮,以致从未看到他脚下的六便士”。

来源:Franklin, Ruth. "The Great and the Good." The New Yorker, vol. 86, no. 15, 31 May 2010, p. 70. Gale 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 link.gale.com/apps/doc/A227813061/GLS?u=galechina&sid=bookmark-GLS&xid=3d333f4d.

毛姆是二十世纪最受欢迎、最多产、财务上最成功的作家之一。他早期的成功源自剧作,最终创作了超过30部戏剧,大部分是情节复杂的社会喜剧,几乎都沿用了“风俗喜剧”的套路。毛姆也创作了大量其他体裁的作品,出版了二十部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人生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1915年)、《月亮与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1919年)和《寻欢作乐》(Cakes and Ale,1930年),此外他还创作有游记、散文、评论和一部自传。很多评论家认为他是短篇小说的大师……(但)很多评论家摒弃毛姆的作品,认为他是刚刚够格的作家,并非严肃的艺术家,而是二流的二十世纪文学人物。

(原文来源:"Maugham, W. Somerset (1874-1965), An Introduction to."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 edited by Thomas J. Schoenberg, vol. 208, Gale, 2008. Gale Literature Criticism, link.gale.com/apps/doc/FORQQL022614269/GLS?u=galechina&sid=bookmark-GLS&xid=7d7191a7. 节选)

毛姆出生在英国驻巴黎使馆,是父母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父亲是一名英国律师,主管使馆的法律事务;外祖父曾在东印度公司就职。毛姆十岁前在法国过得非常快乐,但也培养起他日后面对挫折的坚韧性格。他个头略低于平均身高(1米73左右),自认为长相丑陋,健康状况几乎总是欠佳,父母在三年中相继离世。他的母亲伊迪丝(Edith)是维多利亚时代美女的典型代表(她的讣告描述她是一位“惊人的美貌点亮了我们最优雅的沙龙”的女性),她在1882年1月生下第六个孩子后因肺结核去世,这是毛姆人生中最大的不幸。毛姆的父亲在1884年死于胃癌,给他幸存的四个儿子留下一份因他们的奢华生活而所剩无几的财产。但毛姆早期对善良的坚信(通常出现在他作品中的一个主题)令他的作品始终保有“曾经沧海”的现实感,如Ted Morgan所说,“就像狄更斯小说中被早年的不幸反复锤炼的少年英雄”。

父亲的死让毛姆不得不在十岁时回到英国和他担任牧师的叔父一同生活。不能再用他已经习惯了的法语交谈、被迫适应新的环境,他患上了伴随他一生的口吃,也许是因为他对英语的不确定性并感觉到疏离。(类似的情节出现在《人生的枷锁》中,菲利普·凯里因为自己的跛足而遭受到孤立和寂寞。)但在这段时间里,他发现了通过读书来逃离孤独和自我怀疑的方式……毛姆的叔父希望他能去牛津并在将来成为一名牧师,但他返回欧洲的念头愈发强烈,在1890年毛姆前往海德堡学习。除了在德国接受私人指导,他还参加了海德堡大学的课程,在此受到了当时盛行的美学思想以及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强烈影响,他在后来的一生中都延续着这种思维方式。

……在1892年他决定到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学医,但他学医主要是为了掩饰他真正的兴趣,他写道:“自15岁起我就一直在写作,”他后来解释说。“我成为了一名医学生是因为我不能告诉我的监护人我想要成为一名作家。”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已经超过入伍年龄的毛姆自愿加入了英国救护队,在比利时和法国前线服役约5个月,这段经历为他提供了大量关于战争和苦难的素材,他把这些都写进了《人生的枷锁》。

……尽管很多人攻击毛姆作品的价值,但他常常坚称他并不在意这些批评,他满意自己对束缚、对实现个性以及对人一生中遇到的复杂关系的探讨。“我曾被高度的称赞和无情的辱骂。总体上可以说,我没有因前者而洋洋得意,也没有因后者而郁郁不乐,”他写道。“你看,我总是为了自己的愉悦而写作”。

(以上原文来源:Simpkins, Scott. "W. Somerset Maugham (25 January 1874-16 December 1965)." British Novelists, 1890-1929: Modernists, edited by Thomas F. Staley, vol. 36, Gale, 1985, pp. 159-168. Dictionary of Literary Biography Vol. 36. Gale Literatur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Biography, link.gale.com/apps/doc/GUONOH306166348/GLS?u=galechina&sid=bookmark-GLS&xid=bdb0795d. 节选)

除了对毛姆生平和作品的记录与回顾,我们也能在Gale文学资源数据库中找到对其写作方式的评价:

……毛姆迫切地想要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作家和一名严肃的作家。他想要用他的笔致富,也想被最好的裁判称赞。在大约十年的努力后,他实现了前者的目标,仅偶尔做到后者。

……命运的巧合,毛姆出生在使馆里。法语几乎和英语一样对他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最初的文学热情来自法国作家……除了法国……他在年轻时还受到了其他大洲的影响……有如此多的书要读,有如此多的东西要学习,毛姆面对的写作模范令人眼花缭乱。没有正式的导师……监督他的本科论文,他应当选谁作为他的非正式导师呢?某位英国散文大师,例如杰里米·泰勒或乔纳森·斯威夫特?或十九世纪为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带来巨大改变的某位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例如爱弥儿·左拉、古斯塔夫·福楼拜或他们最出色的门徒莫泊桑?事实上,他选择了他们所有人以及许多其他人。在他自创的只有他一人的大学里,他享受到了自由带来的好处。毛姆博览群书、不休不止。无论在哪里发现好的文章,他都乐于接受。

(以上原文来源:Curtis, Anthony. "Maugham, W. Somerset (1874-1965)." British Writers, edited by Ian Scott-Kilvert, vol. 6,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79, pp. 363-381. Gale Literature: Scribner Writer Series, link.gale.com/apps/doc/CX1385200027/GLS?u=galechina&sid=bookmark-GLS&xid=ab5ebee0.  节选)

《月亮与六便士》

The Moon and Sixpence

首先我们来看看“Gale文学资源中心“(Gale 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收录的《韦氏文学百科全书》对《月亮与六便士》一书的概括:

"Moon and Sixpence, The." Merriam Webster's Encyclopedia of Literature, Merriam-Webster, 1995. Gale 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 link.gale.com/apps/doc/RN1480006372/GLS?u=galechina&sid=bookmark-GLS&xid=1e54b0e9.

“毛姆创作的小说,出版于1919年,大体上基于法国艺术家保罗·高更的生平创作。”

“小说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是一名伦敦的证券经纪人,他为绘画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孩子和工作。在巴黎,斯特里克兰追求并赢得了一位朋友妻子的芳心,只是为了自己能够画她;在她自杀后,他看似不为所动但却离开了巴黎,后来和一名年轻的土著女子定居在塔希提岛。他最后死于麻风病。”

这本书以第一人称写成,透过一位崭露头角的年轻英国作家的视角,讲述了他与斯特里克兰夫人、继而与斯特里克兰结识的过程,斯特里克兰的离家出走及在巴黎穷困潦倒的生活和荒唐不羁的经历,以及作者在塔希提岛对斯特里克兰最后足迹的寻访。

在此我们列举两篇收录在Gale文学资源平台上的文学评论,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分析毛姆和他的这部经典作品。

The Great and the Good

原文:Franklin, Ruth. "The Great and the Good." The New Yorker, vol. 86, no. 15, 31 May 2010, p. 70. Gale 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 link.gale.com/apps/doc/A227813061/GLS?u=galechina&sid=bookmark-GLS&xid=3d333f4d.(节选)

……成功对于毛姆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他的职业生涯体现出暗含在斯特洛夫(注:讲述者与斯特里克兰在巴黎共同的朋友,也是一名画家)与画商争论中的、令人困惑的问题:我们如何辨别艺术价值,如果存在一定的关系的话,那么它与受欢迎程度有什么关系?我们很难想到还有哪位作家的作品曾经如此风靡一时而现在却从当代文学经典中彻底消失……毛姆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作家”。他曾经有四部作品在伦敦西区同时上演,他的小说畅销英国和美国,他的作品曾改编为影视剧九十多次。他的晚年在法国蓝色海岸的别墅里体面地渡过,他于1965年91岁时去世,是欧洲和美国的头版新闻。然而三十年后,在我七年间在两所大学从事英国文学研究的经历中,我不记得任何人,教授或学生,曾提到过他的作品。

……毛姆既有自知之明又足够精明,反而利用了他依赖旧技术开展艺术创作的困境。这个问题是紧随《人生的枷锁》之后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的核心。(毛姆将一位评论人的抱怨用作了新书的书名,这位评论人说菲利普·凯里“如此忙于渴望月亮,以致从未看到他脚下的六便士”。)无名的讲述者是一位作家,他承认自己的写作风格落后于时代。他将自己比作曾经大名鼎鼎的诗人乔治·克雷布,后者汲取亚历山大·蒲柏的写作技巧,写“对仗押韵的道德故事”。时间流逝,“诗人们唱起新歌“,但克雷布仍继续他的风格。讲述者说,新一代的作家已经崛起,而”我已经是老古董了。我会像克雷布一样继续写对仗押韵的道德故事。但是,如果我的写作不是自娱自乐,而是抱有其他想法,那我就是个十足的傻瓜。“

……此时,毛姆已经开始了他一直延续到晚年的环球旅行的习惯,《月亮与六便士》的最后几章很多情节都来自于他在塔希提岛的旅程,在那里他真的在一所偏僻的小屋里发现了一幅高更的画(并带回了家)。(评论人)Hastings指出,“作为一名小说作家,毛姆是现实主义者:他的想象需要实际的人和事才能发挥作用,而他的旅行给了他丰富的素材。”当然这并非大部分“现实主义者”的方法,他们通常更加关注重现日常生活的氛围,而不是讲述其他人的故事。毛姆对现实的使用是极端的:他有时甚至没有修改人物的名字,并因为使用找来的故事而陷入麻烦……

Fantasy as Necessity: The Role of the Biographer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原文:Macey, J. David, Jr. "Fantasy as Necessity: The Role of the Biographer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 edited by Thomas J. Schoenberg, vol. 208, Gale, 2009. Gale 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 link.gale.com/apps/doc/H1420084510/GLS?u=galechina&sid=bookmark-GLS&xid=8923a8a1.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Studies in the Novel, vol. 29, no. 1, Spring 1997, pp. 61-73. (节选)

在本文中,Macey认为《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关于讲故事的小说,提出了“讲述在发现和掩盖故事‘真相’中的作用”这一问题。

……毛姆这部小说最早的评论认为它不足以作为一部传记……(评论人)Katherine Mansfield评价说“如果斯特里克兰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而这本书是其作品的某种指南,那么它是有其价值的;但如果毛姆先生是在拿我们的评论开玩笑,那是不行的。”Mansfield对这本小说的讨论反映出对其体裁的不确定。尽管《月亮与六便士》名义上是虚构画家查尔斯·斯特克兰的传记,但也是斯特里克兰传记作家的故事,这位有抱负的作家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萨默塞特·毛姆……

……在何种程度上《月亮与六便士》是自传性质的?如果,如小说中讲述者认为的,传记是自我表达的间接形式,那么这部小说并非指向外部——渐行渐远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这个人物,而是指向内部——小说中的讲述者以及讲述者或代表或不代表的小说作家。(评论人)Brander认为毛姆就是讲述者。小说作家和虚构讲述者之间的实际关系更加复杂……

……《月亮与六便士》告诉我们,天才是无法被描写出来的。斯特里克兰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创作出了无法用会客厅里的“文明”词汇所描述的作品,因为文明的语言不足以表述出真正的艺术天才纯粹的、动人心魄的创造力。

社会态度

在“珍稀原始典藏档案”(Archives Unbound)的“好莱坞、审查与电影制作规范,1927-1968年”(Hollywood, Censorship, and the Motion Picture Production Code, 1927-1968)模块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特别是美国人对《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的看法。

与很多经典名著一样,这部小说问世十余年后,好莱坞尝试将其搬上大荧幕。在1934年12月美国电影制作和发行协会回复环球电影公司的邮件中指出,从电影制作规范的角度,这部小说不可接受。原因是故事主要人物的不正当行为因他的性格而被合理化和宽恕。“他对婚姻和社会习俗的态度也会受到强烈的反对。”

然而,这部小说在对“三观“进行如下的“整改”后,最终于1942年上映:

故事的讲述者将是道德的代言人,谴责主人公的遗弃行为。(注:在原著中故事的讲述者对斯特里克兰持同情和帮助的态度。)

斯特里克兰与他的妻子离婚后才和塔希提岛的土著女孩结婚。(注:原著中斯特里克兰始终未与他在英国的妻子正式离婚。)

故事中间斯特里克兰与斯特洛夫夫人的不正当关系必须给予适当的道德观补偿,例如以斯特洛夫夫人的自杀作为惩罚。(注:原著中斯特洛夫夫人在被斯特里克兰抛弃后喝草酸自杀。)

故事最后,主人公和原著中一样患上麻风病而死去。

每一个读过《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感想,有人钦佩于主人公斯特里克兰追求理想的决心和执着,有人不齿于斯特里克兰的一系列 “毁三观“行为,还有人想要搞清斯特里克兰的经历多大程度上是高更人生的再现。无论如何,这也许是一部值得你一读的经典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