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关于知性、顺性、用性的故事。
万事万物皆有其性。人有人性,物有物性,社会有社会性,企业有企业性,市场有市场性。具体到人,又有共通的人性和每个人自己的性。具体到其它事物也是。
万人万事万物搅和在一起,由着自己的性发展,又相互碰撞触发其性,引出各种不同的呈现。从而呈现出故事的五彩斑斓。
这里所说的性似乎可以理解为道,万事万物自己的道,但好像又不是道。书里把它称为规律。
懂这所有的性,顺这所有的性,已属不易。这样的人,似乎已经可以称为先知。如果还能用这所有的性,做自己想做的事,几乎就可以称为神了。主角丁元英就是这样的存在。
像我这样的人,终其半生,都在学知识,而知识只是可以让你看清事物的性的准备之一。自己的前半生活得多么粗浅,由此可见一斑。
整本书对自己触动最大的地方,大概可以总结为三个点。以下仅为个人观点。
01. 群体潜意识
个人认为,整本书贯穿其中一直被主角丁元英强调的文化属性,就是群体潜意识。这是一种沉淀了千年之久,经历了无数次打磨、验证、升级、修复、更新换代的群体潜意识,其坚固程度非一人一事所能撼动。就像一辆特别巨大的重型坦克,它的运行轨迹并不是脚下的蚂蚁蟑螂之流所能左右的。
所以,群体潜意识这个东西,对于普通人,看见、了解、知道、接纳就好。蚍蜉撼树,螳臂挡车,智者所不为。
就好像我的老家,有很多奇怪的风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形成并且传承下来的,但是特别坚固,深入人心。其中有一条是结了婚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有一种说法是如果结了婚的女儿在娘家过年,看见娘家的灯死公公,看见娘家的火死婆婆。
现在我的理解,这样的东西,其出发点,说好听点儿,在于维护婚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说不好听点儿,大概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女性,以维护男权社会里男权的地位和稳固,是思想控制和文化统治的产物。
但,这种东西,代代相传,深入人心,已经深深刻在了当地人们的潜意识里,就是觉得需要遵守,说不清为什么。
那你怎么办呢?看见,理解,接纳,然后,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顺势使用或绕道而行就可以了。
历史文化形成的群体潜意识,像一个特别庞大的重型机械,想要整体发生改变是非常困难和缓慢的,需要继续经历漫长的历史沉淀,一代人,几代人,甚至千年。
但是作为个体,想要在一定程度上从这个里面跳脱出来,找到方向,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刻意练习,还是有可能的。作为一个微小的个体,可能也就只能这样了吧。
02. 社会是立体的
整个故事最击中我的地方,是那三个人,冯世杰、叶晓明和刘冰。
触动我的,不是他们创业,抱大腿,努力去跟芮小丹和丁元英搭关系,带着一村子人兢兢业业地做事。这些虽然也感人,但不能让人痛。刺痛我的,是公司第一批货物销售一空,乐圣起诉索赔600万之后,他们的反应和最终的决定。
这本是一局大棋。丁元英从一开始起摊子,布局,定价,镀金,展会清仓,可以说所有的前戏都是为了这么一下,为了碰乐圣的瓷,为了从乐圣的大盘子里分一口蛋糕,将了乐圣的军。
可是这三个人完全是看不懂的。他们跟丁元英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这个层级,不是物理的生活的层级,不是物质的层级,甚至也不是地位的层级,是人的层级。
这个人的层级太复杂了。就好像社会是分阶层的,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阶层里,他们在生活上、在物理空间上虽然相交,可是这个层级却完全不能相通。上一层级的人可以向下兼容,下一层级的人却几乎完全不可能读懂上一层级。
最可悲的是,即使上一层级的人拼命想拽你,给你创造了机会,铺好了所有的路,最关键的那一下,你还是只能掉下去,掉到你原本属于的层级里。丁元英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允许几个股东扒上井沿儿,但能不能爬上来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
之前开会的时候,叶晓明有意无意说了一句“丁哥一来,我们哥几个的前途就有救了”。丁元英却说,“有了这种想法,就已经没救了。”此意之深,读完整个故事再回头看的时候,有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
扒过井沿儿的人如果没有真的爬上来而是掉了下去,可能会比从来没扒过井沿儿的人惨得多。刘冰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看过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享受了更好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了。可是他的能力又支撑不了欲望,适应不了进退,只好崩溃地跳楼。
我自己就是一个一直扒在井沿儿上的人,虽然还没有彻底掉下去,但也从来没有真正爬上来。这个状态,已经持续了许多年。这,大概就是这个点真正能刺痛我的原因吧。
社会是立体的。我们曾经在神话故事里听说,龙王爷打个喷嚏,下界就会下一场雨。
差不多,现实也是这样的。每个层级的人专注做自己的事,上一层级的人的决策和行为就会影响下一层级的人的生活。这个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就好像,这个故事里,王庙村一个村子的转型,对于王庙村和整个村的村民来说,是命运转折型的。丁元英就像是他们的救世主,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这不过是丁元英给自己的女朋友的一个礼物。如果他女朋友想要的是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那受益的就是玫瑰销售商和种植商。如果他女朋友想要的是环球旅行呢,那受益的就应该是各大景点和航空公司了。只是刚好他女朋友想要的是一个村子的脱贫神话,而已。
在这个立体的社会里,上一层级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向下兼容,但如果下一层级的人想跨越到上一层级,就太难太难了。一个人想要跨越层级,需要经历和承受很多东西,除了机会,可能更多的是打破自己某种东西的痛苦和挣扎吧。很多时候,外界还没有开始敲打,人本身的防御机制就已经启动了。
欧阳雪过了这个坎儿。一开始,她和叶晓明一起去参与了求和。但是后来她悟了。这个悟,可能因为她过去的经历,因为她对芮小丹的信任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丁元英的隐约的信任。这个过程很微妙,只有亲历其中才能真切体会到吧。个人觉得,这个过程,像极了成长。
曾经一个久经商场的朋友跟我说,生意成功需要很多东西,其中一条是要有贵人相助。我想,什么是贵人呢?其实到现在我也没想清楚。但我知道,如果自己不行,即使贵人把你半个身子拽到了井口外,你还是会掉下去。
真的好可惜啊!
03. 绝境非绝境
AMPUS
故事里有一些死亡,也蛮触动我的。
01
林雨峰的死
林雨峰,乐圣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他的人和公司的理念一样,只有矛,没有盾,只有进,没有退。
被丁元英将军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用黑道的手段解决掉他,在大军已经无路可进的情况下找了一个裂缝继续前进。但最终发现这个裂缝也无可进了,他选择了攻击自己。总之他的矛是一定要有所刺的,如果已经不能刺向别人,就只好刺向了自己。
其实大局他已经看的很清楚了,未来他也看得很清楚。可是他就是他自己。他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把乐圣打造成业界龙头,就是因为他是他自己,他的矛所向披靡,锋利无比,可是他没有盾,他停不下来。
他的理性很清楚,事情之后,乐圣接纳格律诗,联合就好了,这对乐圣并非绝境,对他自己其实也非绝境。只是,他承受不了了。这在客观上并非绝境,可是对于他自己,他认为已经是绝境了。
所以,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图片
02
刘冰的死
刘冰的死,也是一样的。
在客观上,他并不是非死不可。即使他已经做了背叛格律诗的事,依然可以在公司安安稳稳地活下去。这是丁元英早就给他留好的后路。
只是,他不知道。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超出了他对事的认知,也超出了他对人的认知。
跳楼的那一刻,他定是恨丁元英的,他的胸腔里一直在回荡:丁元英,你撒谎,你撒谎!
在这个并非平面的世界里,人和人其实并不能平面直白地交流。从他的角度看过去,丁元英是在撒谎,是个大骗子。他并不能看到,这其实是丁元英给他的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拿到一些公司股份的机会。
当然,这一切并没有发生,那是因为他走了另一条路。但即使这另一条路他也是可以有个安稳的退路的。当然,这也没有发生。因为他选择了死亡。
这个死亡,并不是客观上他已经没有退路,只是他自己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而已。
和林雨峰不同的是,林雨峰看见了退路却依然选择了死亡,而他,什么都没有看见。他已经疯了。
他是他自己,不是林雨峰。
03
芮小丹的死
芮小丹的死,也是一样的。
她给自己未来人生的安排,是文化传播公司,是写书,出剧本,做剧。这些事情和做警察不一样,她可以是没有双脚的,也可以是毁了容了。
客观上,她并不是非死不可。如果她选择了活下来,她还会成为英雄。当然,她可能会失去爱情,以及很多曾经拥有的东西,她需要重新适应生命。这需要一个浴火重生和自我重塑的过程,不知道要经历多少艰难痛楚。
当然,故事要凄美,才能更吸引人。这可能是芮小丹这个人物本身的需要,也可能是剧情塑造的需要。谁知道呢?
这让我想到了朱令。朱令的后半生是什么样的感觉?如果当初那个美好的朱令,那个没有退化心智的朱令可以选择,她会选择活下来,还是会像芮小丹一样选择死去?
04
王明阳的死
王明阳,犯罪集团二号人物,恶贯满盈,惟有死刑。
可是,他是不甘心赴死的。他的灵魂还没有找到归处。客观上他不得不死,这却并不是他的选择。
他一定要找到灵魂的归处,才能真正面对死亡。
大概就是这样,每一个选择自杀的人,客观上都不是非死不可,生命都是有退路的。只是,那个退路,要么非常艰难痛苦,要么在当事人的认知之外,要么在当事人的接受程度之外。
有没有一种可能,不杀死自己的身体,只杀死身体里原来的那个自己,再重新塑造一个自己出来搭配生命的延续呢?
凤凰涅槃,金身重塑,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
04. 所谓救世主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也是特别契合我现在的生活状态的,就是: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就算有,自救,才是可能唤起所谓救世主出现的前提。
用书里的一些话来结束这篇漫长的读书笔记吧。
什么是神?神是根据人的需要创造出来的。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籍,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如果我不是我自己的,而是你的,那就不是我爱你了,那是你自己爱你自己,也就没有爱了。
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
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
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
大爱不爱。
一个强字,弱已在其中。
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
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天是道,是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
道法自然,不具美丑善恶的属性,有美丑善恶分别的是人,不是天。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多是呈道理和知识存在,不是自觉。道理和知识是没用的,只是有用的一个条件,用才有用。
觉他,是有可能更好地谋生,没有谁可以普度众生。很多东西不必当下明白,信息储备也只是有用的一个条件。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不在那一道上,你不可能会看到那一道的真相。
扶不起来的硬扶,到头来会摔得更惨。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
类不同,价值观必有不同,那是两个世界不必相互关注也不必非要听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