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借书的时候随手拿了东野圭吾的《信》,并没有多大期待,毕竟之前《白夜行》带给我的感受已经不可复制了,我也知道自己很少有能继续感动的事情了。可是读完真的感觉不一样,鲜活的刻画,人物的内心,很强的代入感,这些都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读之前没有看过相关的介绍,看到开头又是杀人案件,我还以为要进行紧张刺激的逃亡之旅,带着这些罪恶东躲西藏,有点熟悉的套路。没想到不到两回合,杀完人就被抓了,这就要进监狱接受制裁了,我果然没猜中开头,也没猜中结局。
武岛刚志为了给相依为命的弟弟凑够上大学的费用,终日操劳,身体每况日下,不惜动了入室盗窃的念头,盯上了一家合适的目标,前期顺利得手,却为了给弟弟带喜欢吃的栗子,被独居老人发现,恶向胆边生,将老者杀害,而后锒铛入狱。也因此我才看到本书的主角——武岛贵直,因为哥哥入狱,本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迎来了剧变。无法负担起大学高昂的学费和个人生活,选择读完高中,可杀人犯弟弟的身份一度使其难以存续,打最累的工,艰难度日。所幸在老师的帮助下到一家餐饮店打工,勉强维续,这期间隐藏自己是杀人犯弟弟的身份,可是被戳破以后,工作也难以开展下去,顾客、老板和员工都会心存芥蒂,第一次,生活在有所起色的时候,迎来沉痛一击。
贵直在人生的路上稍有起色时,就会受到制裁。在乐队主唱路上本可越走越远时,被队员踢出,在大学收获爱情时,经历了一系列痛苦而扭曲的挣扎后放弃,在与由纪子相知相爱后有了家庭和女儿实纪,却又不得不面临突如其来的歧视、疏远和嫌弃。贵直一直受到的社会歧视让他一次次选择逃避,在由纪子的鼓励下,也勇敢面对起来,但是在孩子身上却无法得到保护,实纪的被孤立都是源于杀人犯侄女的身份。当孩子的童年无法得到保护,实纪已经有孤独和自卑的倾向时,成为了压垮贵直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大概是长久以来一直的努力得不到尊重,一直坚定的信念也无法实现,因此决定舍弃兄弟,舍弃情感。贵直作出了决定,刚志也才明白原来一直以来接受惩罚的不止是他,当一切坦白以后,才发现当初的冲动带来的伤害是深刻而持久的。
最后一幕是贵直在狱中的台上准备演唱,在人群中看到了那个许久不曾见过的熟悉又陌生的面容,当音乐响起,却唱不出来,戛然而止。就像是那些年饱受的挫折与割舍不掉的亲情,当真的面对那一天,好像都不那么重要了。
我感觉《信》的变化在于,信件频次的起伏变化,贵直从一开始的经常给刚志写信,后面少写不写,在由纪子的帮助下又慢慢互相交流了起来,到最后写了一封决绝信。这些都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碰到那些不想触碰的东西,失去了很多机会,也才认清身边的人,在几个人的帮助下,也幸运的这样走下去。
比较触动的是,贵直的心路历程,背负着杀人犯弟弟的身份,仿佛被束缚住了,剪不断的亲情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纠结。试过逃避,结果就是一逃再逃,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不敢苟活于世。试过面对,就是身边的人或者自己受到伤害,一生都在阴影之下,连带着没有办法活在阳光底下,被周围人的那种现实隔离,人毕竟还是群居动物。到后面为了孩子终于作出决定,要舍弃这样的哥哥,不愿意再背负罪名。这一切都是选择,看起来每个选择都很艰难,也无所谓对错,只是选择了一个看起来对得起自己的决定。毕竟一切恶果在杀人的那一刻就已经种下来了,此后的一切都是偿还,无论是罪犯还是罪犯的亲人都无法光明正大的走在阳光下,都是要还的。
对于那些受到法律制裁的人,其实我感觉无论是谁都会有异样眼光的,至少这件事会在心里泛起一些波澜,尽量不要让自己表现出来罢了。但是人总是要向前看的,很多事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模糊,新的过程取代旧的过程,事情是发展变化着的,未知的未来拥有恐惧和魅力。本来想说也不是不可原谅,但是才发现自己不赞同,还是看个人的权衡利弊,不开心就不要原谅。
书中一个我很认同的点在于,实纪和由纪子受到伤害后,凶手家人上门道歉,并没有寻求原谅,而是单纯的道歉,确实也做不到原谅。就像是徒手摘一朵带刺的玫瑰,它的刺已经划伤了我的手,痊愈后还是会记得当时的痛楚。等我开心的时候说不定就会冒出一个当时没挑尽的残骸,再一次刺痛。有些伤害是不可原谅的,原不原谅是一回事,放不放下是一回事。只是让时间冲淡这件事对我的影响,让它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刻骨铭心,偶尔嘲弄一下自己。
写到这,突然想起很久没见的同学碰完面跟我说,觉得我好像变得消极了。有点感概,我以为我还挺乐观的,在她眼里已经是消极了,我只是想摸鱼和划水而已。可能是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也没有太多的期待了吧,没有那么多美好的设想,人生的规划里也没有对未来的希冀,也知道自己的以后会有这样那样的压力,好像一切都不可避免,想要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我还以为这叫认清现实、认清自己,或许也算是消极吧。说不定我也要积极的向前看,被生活迎头痛击的时候跟自己说一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偷偷哭泣)
还是值得一看的,如果你刚好想看书的话。仿佛走过了另一个人的人生,然后想一想自己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