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读完了《三生万物》这本书,趁着自己还有点思绪,赶紧记录下来,时间一长这点思绪就再也抓不住啦。
三兄弟
作者在这章里主要描写了兄弟三人小时候的趣事,个人的成长进步等。当作者刚去参军时,感到部队生活很单调,写信向哥哥倾诉苦闷。哥哥回信里的内容令作者印象深刻——【人与人不同,你未来适合做什么,要自己想好,人之间各有所长,不要和别人比较,自己努力,自然发展。】,并且信的落款处是哥嫂两个人的签名。
作者的弟弟宁光一直比较淘皮,在学业上不甚上心。第一次高考落榜后,竟然【没好意思从医院大门走进来回家,而是绕了很远的路,从医院后边翻墙进来。】
在弟弟复读的时候,作者专程从山大赶到弟弟的高中看望他,买了一包熟肉和三瓶啤酒,带着弟弟另外一个同学一道爬到山顶,鼓励他们好好读书,安心复习。
在年轻人面临人生中的一些挫折、困惑时,往往倾向于同龄人。哥哥的鼓励荡去了作者心中的迷茫,而他又给弟弟带来了莫大的鼓舞,或许这就是兄弟情谊最好的体现——彼此扶持,相互成就。如果可能的话,给孩子一个兄弟姐妹还是很好的!不奢望他们能够像书中的三兄弟这样相互促进,哪怕是单单多个伴就很好。
三老师
作者中学正值“文化大革命”,很多老师不怎么教书。生物课邱老师不仅按时上课,还让学生抓青蛙和蚂蚱来做标本,给学生讲解进化论。这些内容,给当时十几岁的作者【打开了一扇窗,透进了一束光,给了他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待世界万物的一种思维】。
之前和我家领导聊天时,她对于当前我们的一些应试科目有过这段描述:
英语就是一个工具,一个可以和世界交流,不掌握它自己就是一个哑巴;
数学不是为了让你计算那些数字,题目啥的,是为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重要的是推理过程;
语文的文言文、古诗,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魅力,现在的白话根本无法实现古诗文那样的优美表达。
哈哈,我家领导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自小被丈母娘逼迫学习,但是对各科目的理解,让我非常佩服。
大学讲授《政治经济学概论》的周之美老师是对作者影响很大的第二位老师。【他不用道德的、是非的观点来判断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而是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来分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和逻辑方法的应用。】
这是大家很容易犯的逻辑错误。我们常常会“爱屋及乌”或者是“恨屋及乌”,老是站在道德的高度批判他人,而非是真正地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对方的表达,看看有没有逻辑问题。
阅读书籍时,我在回想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读书阶段也遇到了很多老师,可是没有想到一位像书中对作者那样影响之大的老师。庆幸的是,现在的我找到了一位自己非常倾佩,愿意长久追随的老师——老唐。虽然素未谋面,但是他对我的影响真是太大了。人生得遇名师真是一件幸事!谢谢您,老唐。
三本书
作者建议我们读几本大部头的书,恰巧今天在微信读书上阅读《我看见的世界》,李飞飞在美国上高中时,书籍都是很厚的,而我们的书本通常很薄(各种习题册很多)。
在讲《资本论》这部书对作者影响时,作者有一段对企业产品的表述挺好的。【企业发展好的根本是什么?企业所有的努力,包括人的努力、战略的定位、所有的组织和资源投入凝聚到一点,最终是要形成好的战略性产品。产品是企业的根本。好产品自己会走路,好产品自己会说话,产品是企业与世界联系的根本通道。】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要盈利,这样才能生存,才能创造就业,提供税收,创造价值。企业要么提供商品,要么提供服务,只有它能够满足他人的某种需要时,它才能盈利。这就是我们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提供的商品/服务是别人需要(甚至渴望的)。如果没有好的产品,单纯地靠噱头,或许一时得利,最终必然会坠落(想想曾经在央视狂砸广告的山东某款白酒吧)。
同样的道理,通过不断地完善品性、提高能力,我们就是在不断打磨自身的“产品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越来越受欢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我们,甚至是敬佩我们。
其实古人早就说过了,就是让自己臻于至善。我没有那么高的目标,就是一个想过好自己小日子的普通人,我最想得到的就是我家领导和我儿子的认可。
《正义论》这本书对作者影响也很大。书中一句【公平公正就是一个过程】给我的震撼还是挺大的。当即把这本书加入购物车,将来一定要读下。
三字文
【人的思维很有意思,不读书不行,不读书没有逻辑框架,也不知道其实大部分的事情别人都说过了。但学习了不思考也不行,所谓“学而不思则罔”。不过,在企业的实践中,这些还不够,要有学,有思,还要有做,做了还要反思,反思还要总结、提炼、分享,在这个基础上,思维才能丰富进步】
作者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读书、思考、践行、写作。经过了这样完整的闭环,我们学到的东西才能真正的内化,否则大概率就是“看过了、知道了”。
【对任何平凡生活变化的记录都很有价值,都是对我们生命经历的尊重和忠诚。】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其实都是我们的财富。我们的人生无法重来,用我们的笔(现在更多的是电脑了),把我们的生活记录下来,这就是巨大的财富。每次和我家领导聊天时,她说的一些妙语,我都很想及时记录下来;每次和儿子玩耍时,他的一下动作都想拍下来,一下话都想记下来。特别希望能够像《楚门的世界》那样,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完整记录下来,可惜办不到,那就尽力用文字记录吧。
结术语
读后感还是应该读完后抓紧时间写出来,看着书本上自己做的不少笔记,可是现在坐在电脑前也就还记得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