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16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4-22 09:53:45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我发现如果我看书不写读后感会很快忘记书的内容,最近挺多想法,就写个读后感吧。
我们读书会目前在读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我跟哥哥提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哥哥说如果人一直活在当下,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睡就睡,跟动物有什么区别?我听到一愣,本能想反驳,但想想又有些道理。
图片 我曾看过一行禅师《正念的奇迹》,大概也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安于当下,关于为了把碗洗干净而洗碗和为洗碗而洗碗各自的意义,换种说法就是为了考上名校而读书和为了读书而读书的区别,整本书比较通俗易懂。但是一转眼,我又迷失在自己的思维方式中。甚至再次提起“当下”这个话题,我会认同哥哥的想法,有很强烈的批判。
我带着疑问进行了第一阶段的阅读,第一周的任务是第一章(1-26页)。我们现在不太追求速度,有时候一本书读完觉得需要复盘还会重新读一遍。我个人挺喜欢这种不紧不慢的节奏。
对我来说挺难的一本书,有时候一句话要看好几遍才能理解。现在我来回顾一下我看过的内容。
第一章: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的财富,也就是本体的喜悦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刻而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们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这一点我是深深认同的,这些年我做心理咨询,看身心灵的书,都是为了去寻找这种财富,提高精神生活质量。
“‘开悟’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一些超人类成就的玄学,但是,它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跟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貌似是一个道理,看过几个流派的心理学书籍,不管概念上怎么变动,感觉都是英雄所见略同。说再通俗一点就是身心灵都活在当下吧。
上周五读书会的时候,大家说起烧饭的时候很烦躁,完全不能把心按在当下,或许我们有太多或压抑或游离的情绪等待回归,那就先允许自己,先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练习寻找当下的喜悦。记得鸿姐曾说有个幸福感调查活动,幸福感指数最高的人是一位大街上卖煎饼的阿姨,阿姨每煎一块饼卖5块钱,不断在当下获得激励,后来用积累的财富盖了个房子,幸福感爆棚。不得不感概,对于有些人来说需要用一生去领悟和学习的人生哲理,有些人轻轻松松就做到了,也许他们很早就找到了喜欢的事情并无意识不断重复获取当下的力量。
最近经常跟哥哥讨论当下的课题,哥哥说打游戏的时候他是活在当下的,学习喜欢的学科时也是活在当下的。是的,从赌徒、瘾君子、网瘾少年、再到各类艺术家、各行各业精英,他们或堕落或奋进的共同特点就是或麻痹或专注于当下,前者逃避过去未来,靠麻痹自己沉浸在当下。后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因为信念和热爱专注于当下。这两类人其实有很多共同特质。前者如果有人给予爱和引导,找到喜欢的事情,以新的体验感受当下,或许也能有所成就。可能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找寻当下的那份宁静。
第一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第七页对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进行了批判,认为“他表达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将思考视为存在并且认同于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是我的思维只是我的一部分,我应是一个智慧的观察者,思维和情绪只是我的一部分。这是个很好的自我探索方式,以往我们探索自我本我超我,还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被困在“我”里,而把我作为一个观察者,以“无我”的状态去观察思维和情绪这些外在赋予我的产物,可能更加清晰,更容易进入本体的大门。我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这本书实在太深奥,甚至每一句话都可以衍生出一个哲理知识。
看了第一章,我又跟哥哥讨论了他说动物才会一直活在当下的话题,我们又有新的理解,人们自诩是高级动物,进入时间和思维的领域,上亿年来早已忘了动物的本能,让太多的思维掌控了我们最原始的需求和情绪。有了节食减肥就有了暴饮暴食,有了点灯夜读就有了熬夜失眠,有了委曲求全就有了挣扎抑郁……我跟哥哥约定,以后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伤心就哭开心就笑害怕就求抱抱喜欢就争取得到讨厌就远离,首先满足我们作为动物的需求,再去履行作为人的义务和责任。哥哥附议。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有位朋友发了这么一段话:“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瞬间想到过去被自己PUA的自己,心疼自己曾那么严苛的对待自己,现在我只想对自己说:生气是因为你压抑和背负太多,嫉妒是因为你过去总是被人拿来跟别人比较,悲伤是因为丧失或分离或压力,需要你更好的关照自己,郁闷可能是睡眠不足气血不足,焦虑也许是遗传基因也许是血清素多巴胺异常。不要总是责怪自己评判自己,好吗?
东一句西一句写到现在,不管我对这本书第一章的理解和衍生的想法是否正确,我希望此刻的我们能好好关照好自己,去深呼吸感受当下,去寻找喜欢的事情,去奔赴或者离开,去为之前压抑的情感大哭一场或大笑一场,去好好拥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