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哥的《周末日记》是愉快的,而写一篇感受,则是延续这种愉快。阅读心得是即时即刻的感受,如果当时读完而不写,则会一闪而过,是一种遗憾。写感受,要趁着灵感还在,错过了,再不重来。
第一次看《周末日记》,还是在六年前从秦楚网论坛上无意中发现的。网上论坛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当鼠标滚到《周末日记》的时候,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气读下来,一下子被华哥日记中的俏皮调侃的语言、狗球麻吊的方言和土不拉几的土话所吸引。只知其文,不见其人,早就希望华哥早点“现身”,露出真容。华哥到底是何方神圣?直到一次酒桌上的偶遇,才亲眼目睹到先生的尊颜。传说中的“瓢把子华哥”(网名)。见人如见文,跟他的日记一样,举止言谈间,木有半点儿掩饰和做作,性格率直得一丝不挂。
有人说,读书会上瘾。其实我不专注读书,也谈不上上瘾。可是,华哥的日记却让我上了瘾,甚至是有种吃了上顿望下顿的饥迫感。这种咀嚼,后来看了朋友圈,才知道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多个网站和朋友圈看到了中国作家兰善清老师、中国诗人、作家杨府老师为《周末日记》做的序,先生们的如椽大笔,字里行间中,把华哥对生活的执着、对人生的追求,说得精辟透彻、入木三分,让我又一次有了对《周末日记》再读的渴望,更有了对华哥的敬仰。
怀揣对华哥和他的《周末日记》的好奇,那一天,我带着我的老婆娃子专程敲门造访。华哥的屋子宽展,书房也不小。堂屋里,就像他《老婆洁癖》《怕老婆有饭吃》《爷孙儿乐》日记篇章中写的情景,文字下的镜像一览无余。书房里,就像他《读一本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读<曾国藩>传》等日记篇章中写的的故事,活泛泛的就在眼前。厨房里,就像他《家宴情怀》《“木呆精”的菜》《团年饭》等日记章节中写的镜头,情景毕现。难怪,有四世同堂、“好大一个家”做底色,有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做素材,还有华哥的“两缸缸”的灵感,写不出好文章才怪。这背后,锅碗瓢盆、钵铲盅筷的个中滋味只有华哥自己知道,当然,同感中的朋友们也会知道!
“二流子光蛋”、“麻夹夹的”、“狗球麻吊”、“球疼逼痒”等地道的老家土话;“咋舞”、“儿骗”、“骚亲”、“班儿闷”等十足的郧阳方言;“球吃吃的”、“蛮凯凯的”、“鼻流害吃的”、“球话拍的”等乡土气息的言语,都本色地道,原汁原味。因为熟悉,所以贴近,因为本色,所以可读,在书店里咋看得到呢?
我是《周末日记》的受益者。就像上班一样让我记住了每周日下午五点打卡,等待着《周末日记》的新鲜出炉,热炉炉地出锅,我尝鲜,再发给老婆,老婆看了笑,一家人跟着一起笑;笑够了,再转发朋友圈让大家分享。
七年啊,365集,何等的坚守!换作是我,打死我也做不到。《周末日记》很短,少在四五百字,多在千把字,每每看完,即使上千字,也不觉得长。《周末日记》又很长,365集,30多万字,念珠成串,一副佩挂在生活肌体上的闪烁着熠熠之光的项链。字里行间,读者通过故事很快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或许我们在喝酒的时候,就只管球长逼短地谈天说地,而不用分享内心,其实,华哥的内心在书里早已倾诉了一切。
“外卖行业,成全了一大批‘懒人’,把饭送到嘴边儿上,恨不得喂你。记得我年初住院,叫了两次外卖,每次都晚点儿,可每次都会听到‘对不起叔叔,我来晚了’的歉意声。每当看到他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样子,心中顿生怜悯之情;每当看到他们在三伏天顶着暴晒,身上裹着厚厚的外套都能拧出水的时候,立刻就会想到自己的孩子在外打工的情景……因为他们每一位都是为生计打拼而努力生活的人!”(《周末日记》之二百零四)这是多么难得的一颗怜悯之心!
“酒店的菜‘驴屎疙瘩儿外面光’,好看闻到香。差不多都是鸡精味精糖精色精等 ‘百股精’掺在一起;煮的汤最多第一锅是原汁原味的,如再让服务员添汤,大多是鸡精味精兑出来的。在我家里,除了葱姜蒜看不到这精那精的,吃的都是‘木呆精’的菜。”(《周末日记》之一百二十一)这又是多么谐趣的现实针砭。
“母亲为了供我上学,每到生产队里分粮食,一家人一个月的口粮我一个人就要拿走三分之一;分到小麦,等到星期天我回家了姊妹伙儿的‘抱磨杠’(推磨),头道、二道面留着给我做馍馍往学里拿,三道四道‘黑面’留着屋里吃。特别是每年口粮接不住,小麦一成熟,母亲就直接将‘湿麦子’做成‘麦腊子馍’,就算给姊妹伙儿的加餐了。光吃‘麦腊子’馍吃不起,就搅‘麦腊子’糊涂(糊糊儿),吃起来照样香!”(《周末日记》之一百三十五)寥寥几笔,窥一斑而知全豹,折射出那个艰难的岁月。
“忘不了中学时清晨倒马桶‘洗刷刷’的年代,路边的茅斯尽管蛆蚊乱爬,但能救急。如今,十堰城区主要街道已新建公厕300多座,靠闻味寻找茅斯,靠憋气完成‘方便’已成历史。城郊也都基本实现了旱改水,并扩大蹲位,尽可能地解决方便问题。但是,十堰火车站这种情况就让人匪夷所思了。每年的9月27日是‘世界旅游日’,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不管啥日,解决不了‘三急’,干脆取消去球!”(《周末日记》之一百九十六)说往昔的光景,说着说着,说到了眼前现实,说出了他对某些社会管理不到位的愤激与敲击!
我上学的时候读过《雷锋日记》,我看过去年以来的《抗疫日记》,也看过《扶贫日记》,角度不同,感觉也不同。唯有华哥《周末日记》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
我喜欢《周末日记》里的故事,更喜欢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