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5-25 08:22:4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

      前两天和小妹就完餐后,她央我陪她去逛书店。于是,我们径直来到了新华书店,然后我根据她目前的状态同她推荐我觉得合适的书籍 ,看到一栏栏都是熟悉的书名 ,我的兴致一下子就来了。根据不同的类别和她介绍不同时期我爱好的不同类型的书,以及哪些书在某个阶段拯救了我,抑或是教了些我什么。“姐,你怎么看了那么多书?”“不知道啊,无聊的时候就去看书,然后脑袋乱的时候也去看书,总之有事没事看看书,看着看着就那么多了。”最后,在我的推荐下,她选了一本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是目前我也很喜欢的一本随记。基于这样的一个机缘巧合,有了想要更新一下自己看过的书的一些感悟的想法,那就从最近看过的书慢慢往后开始。

      最开始是因为喜欢上徒步,然后又看到“行走的力量”陈坤的一段采访中提到,说对他影响最大的这本书《西藏生死书》,引起了我的好奇。兀的把书买来之后,有时间就读一点点,初初还对书里的内容有些排斥,结果越品越香。囫囵吞枣读完之后,觉得这本书可能对很多经历过大事件的人引导作用会大一些,比如抑郁症患者、重大疾病者,毕竟正常很多人几乎都还没有形成生死观,甚至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就忙忙碌碌的生活着。但如果正在迷茫困顿期,倒是值得看一看,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就像此刻,我其实已经对生死有了一些体悟,我想,我和这本书的缘分也就到了吧。

      《西藏生死书》有一句话:“当你强壮而健康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疾病会降临;但它就像闪电一般突然来到你身上。当你与世间俗务纠缠不已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死忙会降临;但它就像迅雷一般,轰得你头昏眼花。”我曾经一而再再而三的冷静地观想过,死亡其实是真实的,而且会毫不预警地降临。所以,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贵。当悲伤袭来,也不要抗拒它,它丰富了人生,也证明了既被爱过,又能去爱,单这一点就值得感恩,更值得来这人世间体验一遭证明了所爱之人存在的价值。

      几乎身边所有人,都喜欢畅想未来,或者会去提前规划明天的工作和安排,就好像明天永远都在,直接点说,就是很切确自己能见到明天的太阳。我很少预想明天,我总有一种死亡随时会来临的迫切感,甚至我随时准备好了离开。那天傍晚小妹问我,“姐,你就没有害怕的么?”,“可能有吧,我不知道”我回想了一下,自己好像确实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也是,毕竟是连死亡都可以正视的女孩子,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恐惧和不安全感的阴影能够萦绕脑际。可能太知道当我越想逃避那种恐惧,它就变得越可怕,这也是害怕存在的最大理由,还是因为不知道我自己到底是谁。

      我始终相信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特殊的、个别的存在,我也一而再再而三的鼓足勇气去面对自己,就会发现这个存在是由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元素支撑起来的:我的姓名、我的“传记”,我的家人、钱财、工作、朋友、各种购物卡……安全感就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当这些完全被拿走的时候,那我又是谁呢?这个世界似乎真实得让我可以确信,直到死亡粉碎了我的幻想,并把我逐出隐藏的地方为止。因此,如果我对更深的实相一无所知时,又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可当我真正死亡的时候,其实万般都带不去,尤其是如此钟爱、如此盲目依赖、如此努力想活下去的肉身。而就目前来看,我的心也不见得比我的肉身可靠多少。偶尔晨起冥想的时候,只要静下心来观察自己几分钟,就发现心就像跳蚤般跳来跳去,各种念头会无端地冒出来。每一秒钟都被混乱席卷,沦为善变心的牺牲品。如果这就是唯一熟悉的心,可能,大多数人都是这么醉生梦死,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着。年轻时接受教育,然后找个工作,结婚生子,为了买房子攒钱,在事业上力争上游,梦想有幢乡间别墅或第二部车子,假日和朋友出游,然后,准备退休。有些小朋友面临的最大烦恼,居然是下次去哪里度假或节假日要邀请哪些客人。虽然我的生活也单调、琐碎、重复,但几乎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上,因为我知道我想要的是生活,而不是谋生。

      我也常常自问:“为什么一切都会改变?”只得到一个答案:一切皆无常。

      就像原定的今天局机关上午九点的会,突然取消,然后市民之家那边在九点半又通知要召开大会。手头的工作还未收尾,小因用老师的微信视频过来,说是要给她拿午休换的衣服去。待到回家,婆婆说公公要找一个江陵派出所的联系方式,之前的事故到了最后阶段,又说先生的公文包掉了,看着她着急忙慌的样情绪已经有些失控。在明晰公公的意图之后,联系了江陵的朋友,给公公发了联系方式,又上下楼看了先生日常放物品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公文包,便直接电话让他自己再回忆一下,然后又拿着衣服返回学校。所以,无常就是日常,好像再怎么努力也没法确保每一件事情安全可靠。然后一有变化,一如婆婆那样困在别人的需求里,盲目的寻找最快速的解药,一些表面功夫或一时之计。日复一日,生命就如此被虚度,除非有重病或灾难,否则不会从恍惚中惊醒过来。好像就算是经历了变故,也会很快忘记,又重新回到原地。

     还是会渴望一切都恒常不变,甚至为此相信一切如旧。因为总是认为改变等于损失和受苦。如果改变发生了,就尽可能麻醉自己。甚至倔强而毫不怀疑地假设:恒常可以提供安全,无常则不能。但事实上,无常就好像在生命中碰到的一些人,始时难以相处,但认识久了,却发现他们比想象中来得友善,并不恐怖。又请如此观想:很讽刺,了悟无常其实是唯一确信不移的事,也可能是唯一永恒的财产。它就像天空或地球,不管周遭的一切改变或毁坏得多厉害,永远不为所动。比方说,经历了锥心刺骨的情绪危机,整个生命几乎都要解体,亲人的突然不告而别.…….. 如此而具毁灭性的物质主义便是由此产生的。没有人谈死亡,没有人谈来生,因为人们认为谈及它们会妨碍世界的“进步”。眼光浅显到只注重今生,到头来又坠入骗局。就像所有人都知道必须要工作谋生,但却又不想受朝九晚五的生活缠缚,对于生命的深层意义毫无认识。

      其实,科学家告诉过我们,整个宇宙只不过是变化、活动和过程而已——一种整体流动的改变:每一个次原子的互动,都包含原来粒子的毁灭和新粒子的产生。次原子世界不断生灭,质量变成能量,能量变成质量。稍纵即逝的形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了,创造一种永无尽期、永远创新的实体。除了这种变化无常,人生还有什么呢?公园中的树叶、阅读这本书时的屋内光线、四季、天气、一天的时间、走在街上擦肩而过的人,哪一样不正在改变呢?身上的细胞正在死亡,脑中的神经元正在衰败,甚至脸上的表情也随着情绪一直在改变。人所谓的基本性格,不过是“心识的流动”而已。比如今天神清气爽,那是因为一切都很顺利,可明天就又垂头丧气了。那一份好的感觉又跑到哪里去呢?环境一改变,就心随境转了。人是无常的,影响力是无常的,哪里也找不到坚实永恒的东西。除了这种变化无常,人生还有什么呢?比起思想和情绪,还有哪一样东西更不可测呢?我又怎么知道我的下一个念头或感觉是什么呢?事实上,我自己的心也像梦那么空幻,那么无常,那么短暂。看看我的念头:它来了,它停了,它又走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生起,即使是当下这一念,诚如经验,也立刻变成过去了。

     再回顾文章内容的同时,有时候会有庄严的心念出现。在与各种心念相会时,各种见证突显了人生唯一重要的目标:学习爱他人和获得知识。当念起时,我反问自己:“你做了哪些事,足以证明你并未虚度人生?"然后再次深入观照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没有哪样东西是恒常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即使是最微细的毛发也在改变。这不是理论,而是可以亲身感知甚至亲眼看到的事。所以,我的答案依然是:做最真实的自己,相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内观修行,如此了却一生,足矣!

      可如果这一生都只是漫长轮回的一个过程,那么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书中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脱离痛苦,活着是为了在死去时候借助那个过程真正的超脱轮回。”可就我目前的认知,我浅浅的相信前世,但我还不相信有轮回一说。从体验上来说,每当我内心接受可能有来世的说法,好像就能更放下,聚焦在长远的事务上,然后再重新调整内心状态,便能觉得内在能量有很大的提升,我想,这是这本书予我的人生药方。所以,不管做什么,都不要逃避痛苦,要接受痛苦,保持脆弱。不管多么绝望,都要接受痛苦,因为它事实上是无价的礼物。路米写道:“忧伤,可以是慈悲的花园。”如果我有勇气能够保持心的开放,面对一切事,那在追求爱和智慧的一生中,痛苦就可以变成我最大的盟友。

     在体制内快七年了,昨天和朋友有聊到自己一路走来的过往,我察觉到了自己的脆弱,痛苦,无力,也看到了自己的倔强,坚持和喜悦。有一个阶段,我也在很长一段时间是陷入需要结果才能证明自己的阶段。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做成,那么过程以及这件事情中相关的人都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而只有事情做成了,我才有价值。那段时间,可能是我对自己最狠的时候,明明身体很累了,也不喊累,除非我拿到结果。回想起来,那也是从小到大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让我养成了这样的价值观。会迷失自己内心真正要的是什么?因为这样的环境其实早就设定好了,很多情况大家需要的就是没有灵魂的,只是一个被“环境”操控的机器。

    在近3年的境遇里,我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停下脚步,再次深刻的寻回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包括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重新建立自己的三观。过程并不容易且痛苦,我也有好多次想要逃离,可是内在的声音告诉我:这是对的!所以,3年后的今天,才能共情《西藏生死书》的一点点感悟,因为有些话我已有了切身的体验。这本书引领我不再执着,告诉我有关生死的真相,只有接受无常,放下执念,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平静,唯有内心的修行和爱,能陪我跨越生死,我想这也是我常常谈爱的根本所在。

     “现在的你 ,是过去的你所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的。”

     在聊到小因的未来的时候,婆婆说也有专门拿我的八字去给我“算命”,说我多才但无大富,然后如何如何,总之有好有坏。她说的其实我都知道,毕竟我自己也非常明晰我的性格,并不觉得稀奇。再其一,算命这个事吧,其实是概率问题,根据八字等能百分之七八十得到结果,但如果一直把结果记着,预设立场,那不就是验证性偏见吗?其二,百分之七八十之外不还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空间可以去造吗?哪怕造化之后最终结果也还是不变,但如果不摆烂,始终学习,几年之后的果又是不同的。等几年后再去算命,先生又会说,你看你今年运势还挺好的。但这是算出来的吗?这其实大概率是困苦时期不改初心种下的因。虽然也许,这种困苦时期仍能坚持改变,也是命运的一部分。即:因为我是我,我知道我,所以我能改变我。

     然而作为一个理性的长期主义者,肯定是贯彻后一点的。过程比结果重要,过程中的行动是一个个的因,开花也许能结果也许不能结果,千百个“因”也许能有一个好果,也许啥都没有。这些因果在人看来是概率问题,在“天“看来,这是它随意丢的骰子,游戏而已。规则与规律都是可以改变的,前者人定,先融入后颠覆,后者不可违抗,但能顺势而为。来这世间一趟,修身、学习、到众生中去、大风大浪里淘过,若暂时与世俗成功无缘,那就接受不能改变的,然后改变可以改变的部分,如此,也还是能:且陶陶,乐尽天真。

      所以,尽管悲伤百转千回,但也是正常反应,悲伤情绪并不复杂,也不会延期,只是如期而至。现在,我应逐渐承认和接受悲伤,而不是一味否认。一如情人初见时大多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人生旅途中,似乎总有人与之同行。如果时间永恒,那么爱亦永恒,那么就会存在一个时空,在此时空中,没有一个人会离开。死亡可能会转换人们的形态,改变他们的外表,但他们不会离开。哪怕天各一方,只要相信,两个灵魂总有再见的一面,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安慰。

    “你怕不怕”

    “我不怕”

     当人性在我面前徐徐展开,当各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在我面前暴露,我却如此平静与坦然。虽然还未全然体会人生百态,见天地之道,阅众生之相,但所谓世面不就是世界的每一面?逐渐去适应社会的光明与阴暗,体味人性的复杂与多变,然后还是想尽可能去做到不急不躁,风轻云淡,和光同尘。允许一切的发生,一切都如其所是,既可以被繁华震撼,又要被质朴感动,配得上最好的,也能承受得住最差的,然后在这两者之间去丈量着一个生命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