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苏东坡传》读后感16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10-14 09:37:16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先生的诗真是从小背到大。每读一首就认识一位新的“苏东坡”,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乐观苏,“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苏,“亲射虎,看孙朗”的狂放苏,“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欢快苏,“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中的通透苏,“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淡泊苏,“夜色入户,欣然起行”的闲适苏……同时也通过每首诗文的写作背景零零散散的了解了东坡先生的一些生平际遇。

   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让我对苏东坡的生平际遇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林语堂先生除了把苏东坡个人的人生经历详细的进行了描绘,还对他的家族情况、路过或居住地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政治局势、政敌或朋友都进行了丰富细致的描写,让人不知不觉间仿佛就置身于苏东坡的生活中。

   当我读苏东坡的童年和青年,知道了:父亲苏洵的个性强烈、气质谨严、思想独立,坚持文章的淳朴风格。母亲家境优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曾对苏轼说:“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可见其胸怀格局。苏东坡和弟弟子由“之间的友爱和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

  “这样的耳濡目染和家庭氛围,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苏东坡的家乡眉州曾有“难治”之称,为此他辩白道:“此地居民,不同于教养落后之地,不易为州官所欺。士绅之家,皆置有法律之书,不以精通法律条文为非。儒生皆力求遵守法律,亦求州官为政不可违法。州官若贤良公正,任期届满之时,县民必图其像,悬于家而跪拜之,铭之于心,五十年不能忘。当地人像现代的学生一样,新教师初到任,他们要对他施以考验。州官若内行干练,他们决不借故生非。新州官若但有扰民傲慢之处,以后使他为难棘手之事多矣。眉州之难治,非难治也,州官不知如何治之耳。”

   这段辩白,不但让我看到了苏东坡的思维敏捷和超强的逻辑表达,也让我思考:唯有做个内行干练的老师,才能获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他不光与人辩,也与神鬼辩。苏东坡在陕西凤翔担任判官的时候,遇到大旱,需向龙王求雨。他在祈雨文中奉承了几句之后,就开始想办法叫龙王明白天旱对龙王也没有好处。

   据说,他还曾经两度和邪魔外祟争辩。其中有一次,在一条山路上,他的一个侍从发了狂,有人说是冲撞了山神,于是他去找山神辩道:某昔之去无祈,今之回也无祷。特以道出祠而不敢不谒而已。随行一兵狂发遇祟。而居人曰:“神之怒也”,未知其果然否。此一小人如蚁虱耳,何足以烦神之威灵哉。纵此人有隐恶,则不可知。不然人其懈怠失礼或盗服御饮等小罪尔,何足责也,当置之度外。窃谓兵镇之重,所隶甚广,其间强有力富贵者盖有公为奸慝,神不敢于彼示其威灵,而乃加怒于一卒,无乃不可乎?某小官一人病则一事缺,愿恕之可乎?非某愚,其谅神不闻此言。

   他之所以去争辩,是因为:“他痛恨一切悖乎情理的事,甚至妖魔鬼怪也得对他的所作所为,要能判别何者为是何者为非。”

   这样的思想让他又常常无法抑制自己抒发自己的意见,尤其“在看见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苏东坡曾上神宗皇帝的万言书,有两个论点:君权民授,为政当容清议。所以,为人君者若不容许自由发表意见,就不能得到人的支持。“人主失人心则亡。”

   苏东坡身上“为民请命,为民办事”的士大夫气概在他的政治生活中是一以贯之的。他官卑职小时两次上奏攻击宰相王安石的青苗法,告诉皇帝千万不可凭借权力压制人民;位高权重时请求皇帝将赤贫百姓之债一律宽免、上表皇太后不能忽视民情;为官一任时修苏堤,建黄楼,兴水利,抗饥荒;还是贬谪流亡时,不忘兴建医院,为海南的丛林蛮族寻求公平相待、公正管理……

   林语堂先生说:有些小事,很容易做,只要人想到去做,但是只有苏东坡肯去做。难怪当时的老百姓都喜欢他。

  但是这位有才华有才干的人的一生,却跌宕起伏、颠沛流离。1094年4月,他被那位已为相的“危险的朋友”报复,从河北贬到广东岭南,刚拜别子由又官降一级,还没下船再次降级,没有资格坐船了。好容易到达地方,住到官舍,做了几件造福百姓的事,结果连累太守被革职。他继续被贬流放海南。在海南,当地县官因招待他住官舍而被革职,苏东坡只好搭了一间陋室。这时他已经60岁了。他曾描述:“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

   他曾写诗自嘲: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但即使如此不幸,他依然保持天真淳朴、旷达无私的个性,林语堂说:苏东坡会因事发怒,但他却不会恨人。因为恨别人 ,是自己无能的表现。他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读此书同时也了解了那些历史书中出现的人物,在苏东坡的生活中,原来是这样的:欧阳修慧眼识珠又小心避嫌,结果闹了个乌龙让苏轼屈居老二,还有“欧阳修之深获学术界敬爱,是由于他总是以求才育人为己任。”王安石这个“拗相公”仪表邋遢、两袖清风,不在意吃穿,位居太守时治绩斐然,深受爱戴。但他得势之后固执极端,不但影响了苏东坡的宦海生涯,也影响了宋朝的命运,令人叹息。还有司马光的正直大气……

   林语堂先生为了把自己的“偶像”充分的展示给大家,他参考的书目达123本之多。他说“我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所以,书中的事件、评论都是经得起推敲的。这种“求真、严谨”的精神不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除此之外,林语堂先生在书中展现的对地理、民风民俗、书法国画、人性、政治、治国之道等等的了解和见解,都让我深深折服。

   一个伟大的作家,不仅仅是会摆弄文字的人。苏东坡如此,林语堂亦如此。

   人生如逆旅,愿我们都能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