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真父亲》读书笔记
今年基本上是出差在外,很少能够陪伴孩子。这个十一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有了更多的时间陪在孩子身边。真的像很多书里讲的那样,再不陪陪孩子就长大了。因为疫情影响近几年都是隔很久才能回家一次,每次看见孩子都会觉得他又长大了。身高一点点地长高,会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我享受了太多爱人培养的成果,而自己错过了太多陪伴的旅程。于是我对爱人充满了感激之情,毕竟大家还是初为人父人母,可她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了我。今年孩子刚到幼儿园就病了,从那之后的住了几次院,都是我的爱人陪着。其实我很愧疚在这个过程中没能帮到我的爱人,也为没在儿子生病住院的时候陪孩子一起战胜小怪兽(疾病)而感到内疚。
临近新年,又可以回家陪伴家人和孩子了,希望给孩子一个美好的陪伴时光。因此想要通过《做个真父亲》的阅读,学到一些有益的知识。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西·卡斯滕,南非人,国际体育联盟的创始人、负责人、也是国际知名演说家及多项全球活动的发起者。他开启了一项被称为“世界需要父亲”的活动,目前已经被推广到90多个国家。
整本书大致分为几个部分,通过缺失父亲的现状,揭露缺失父亲的问题;倾听孩子的声音,发现孩子成长阶段的真实诉求;直面缺失父母对孩子的伤害,证明父亲需要回归家庭;探讨如何成为真男人;最后是如何做一个好父亲。
今天才读完书中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却又颇多感慨。开篇有句话写得很好:
恶人得胜的唯一条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观!——埃德蒙·伯克
事实上,许多青少年问题就是来自父亲袖的手旁观。特别是在中国,许多传统思想仍然是女主内、男主外。女人应该在家看孩子,男人在外忙完回家就什么都不干。却不料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爱的缺失成为了焦点,根据FBI《2014年美国犯罪调查》显示:
63%的自杀者来自父亲缺失的家庭。
80%的报复性QJF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
70%的州交管所的青少年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
来自父亲缺失家庭的孩子,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概率是健康家庭孩子的两倍。
看了这些资料,使我深刻认识到,做父亲的要给孩子以正确引导与陪伴。书中说当今一代的孩子时常会发问这样一个问题:爸爸去哪了儿?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孩子,自己在父亲心里是不是真的不重要。让我想起夏天我爱人给我讲的一件关于我儿子的事。我儿子在他的小伙伴家做客,对方父母问儿子你的爸爸呢,我儿子的回答是在手机里。这大概就是我在儿子心中的印象吧,然后就跟着他的小伙伴一起管她的爸爸,叫爸爸。
虽然童言无忌,但当时还是触动了我,当时我的眼泪有些在眼眶打转,在手机视频时我爱人也没有发现。作为父亲为了家庭幸福而努力,结果越努力越不幸,这是不是就是成年人的悲哀。但是,每次我要离开的时候,儿子也会对我说,“爸爸不要上班了,让爷爷去”。听到时总会觉得很幸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就是他们的唯一,这种爱是刻在骨子里的。因此我必须找到一些增进父子关系的方法,希望通过继续阅读领悟到更多方法。
一些书默默而有力地改变阅读者的内心,改变他的价值观、思考方式、人生模式。这是一本书对人所发生的作用,是阅读带来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