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听很多个人成长的博主分享过
不过一直在我的待读书单里放了很久
现在拿出来,感觉时机刚刚好
《认知觉醒》有点像一本总结自我成长的书籍
他讲的书中道理,是过去1,2年关于个人成长书籍的总结,把那些自己曾经学过的零散在各地的道理
这也可能是现阶段我读个人成长的最后一本书。
关于个人成长的话题,那些道理大同小异。
不是一遍遍去找不同的人去讲如何个人提升
而是将那些你认为有触动的道理一遍遍去应用到自己身上。
这样的认知才能觉醒。
作者周岭说,真正好的读书笔记,不一定是低效勤奋地摘抄很有用的金句名言。也不一定是做思维很缜密的思维导图。而是那些你认为抓住那些能触动你的道理,回想一下哪些行为是跟你或者生活中有关联,思考一下如何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那么这一篇读书笔记就从触动法来记录自己的收获。
触动学习法,是对你有触动的道理、方法。一开始认知觉醒可能是碎片化的。但是养成触动学习法,就是在自己的拉伸区边缘努力。最终会形成适合自己的认知体系。
关联现有行为及应用其他要改变的行为:
1⃣️看到朋友box从一位毫无自信的全职宝妈健身两年,变成对运动上瘾的牛人,很让我有触动和行动力。这也是自己能从完全不会运动的小白,变成将运动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能持续雨雪无阻的跑步,让自己也找到了对生活的掌控力
2⃣️改变不了行为,就改变环境。这句很大的触动。自己在家办公,因为目标感不强,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干扰。很多次在午饭时顺便看视频就停不下来,导致时间浪费。后来调整午饭不看任何视频,在自己的办公空间吃饭。效果极好,且不需要任何意志力。如果靠自己吃完饭就停下视频,这是很难办到。这样的应用还包括很多,睡前不刷剧,不刷手机把手机放在床以外的地方。
拉伸区努力
好的成长一定是在拉伸区努力,也就是舒适区的边缘。
回顾成功的习惯养成分享者,都有一个核心,颠覆之前的认知。就是好的习惯一定不是靠意志力的。因为意志力是会消耗掉,它是反人性的,很难坚持。而好的习惯只是在拉伸区努力,找到行动的意义甚至赋予行动重要意义并及时获得正反馈。
作者也提到了微习惯作者的方法,在进行一项新的习惯养成时,设定的目标一定是最小的完成目标。例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读一页书,每天写50个字。只有打卡目标足够小,更容易执行,而且当你真正开始做第一个俯卧撑的时候,你就不可能真正做一个。当你状态不好时,只做一个俯卧撑的目标也让你很容易实现而保持运动习惯。所以我给自己的运动目标是穿上运动服下楼就可以。当我穿上运动服下楼时,我就不止满足于下楼。
关联
快速变聪明的方法--关联。
多问自己一句,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也就是将知识尽量关联。
一开始作者将不要迷恋快速成功,但是成功确实也有技巧。
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才干。
知识是不会迁徙,定义是我懂得的东西。例如一个优秀的专家医生可能不会做一道美食。
技能可以部分关联迁徙,刻意练习迁徙应用。定义是我能操作完成的事情,例如沟通。沟通技巧不仅可以是夫妻沟通、职场沟通、亲子沟通,需要通过刻意练习迁徙应用。
才干是个性、品质如:乐观、幽默感。才干是通过大量练习内化到无意识的技能、品质、性格。
所以,那些聪明的人就是根本无意识地使用才干。
从知识到技能再到才干,学会关联
深度学习
这一点其实是我最缺乏的。我热爱学习、思考,喜欢收集。这也就导致我一直停留在浅层次的学习,一直没有深入。
胡适的英文老师找一篇名家佳作经典英文原文,翻译成中文,一星期之后再从中文翻译成英文。对比原文找到自己翻译的错误及不够精良之处不断改进。
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有限的学习条件让我们静下来学习。
人的天性就是避难趋易,在我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明白从泛到精,从多到少,less is more的道理又在浮现。
聚焦单个项目,深入挖掘
注意学习一手资料,而不是过度依赖听书(泛听是可以筛选一些新信息,注意注意力分配,核心注意力还是需要自己去学习研究第一手资料),深度学习才能让自己增加核心竞争力,成为稀缺人才。提到学习金字塔原理,学习留存率从被动学习(听讲、阅读、演示)、主动学习(讨论、实践、教授他人)分析的提升
已阅读为例,从浅到深
听书、自己读书、自己读书➕摘抄金句、自己读书➕思维笔记/读书笔记、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教授
当然并不是说听书最浅层是无用,而是我们的精力需要更多分布在深度阅读。
冥想、写作
作者提到,冥想可以提高元认知。
看的出来作者也是李笑来的“粉丝”,他也提到冥想的重要性。只是李笑来告诉我们,冥想可以提升专注力,而周岭告诉我们冥想提升元认知,于是从这本书,开启了自己的冥想之旅,而且体会到冥想到元认知的影响,就是那种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可以及时喊停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也是需要不断练习锻炼的。
而作者也进一步阐释了写作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是极为重要的输出。于是让我对写作的持续的动力。并且并不把自己当初周更的目标当成任务去完成,而是每一次写作当成自己作品完成,尽力做好。
最后,书中的触动很多,凭记忆写下这些,算是践行了作者的读书方法。读书➕思考输出。
这本书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个人成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