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大学》之道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3-13 07:38:26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大学》之道

《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tì)者,所以事长(zhǎng)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lì),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fèn)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求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这几句话大概意思是: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是因为不能管教好自己的家里人,却能去教育别人、教化百姓,这种事是不存在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能把家族、家庭、家人管理好、教育好,那么就可以用同样的道理来治国——就像对父母的孝顺一样,以这样的心来辅佐君主;就像对兄长的尊敬一样,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上司;就像对子女的慈爱一样,以同样的慈爱之心去对待自己的下属,对待臣民百姓。 
《康诰》曰:“如保赤子”。如保赤子,如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赤诚之心。以发自内心的至诚,去追求大学之道,追求明德之道,虽然暂时还达不到那个境界,如能够这样去做,距离目标也就不会久远了。 
没有人能先见性而后明心的,一定是先明明德,而后安住本心之中,持守自性本心。从另一面而言,对大学之道的修行,意识若不能回归至诚的境界,也无法达到明明德的境界。 
一国之君以及辅佐君主的大臣们,如果家庭能够做到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能够做到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而如果一个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其中的关联影响就是这样的紧密。一句话说不好也会坏了大事,一个处在重要位置上的人,他的作用足以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 
古代的圣人尧帝和舜帝用仁爱来治理天下,老百姓就会效法尧帝和舜帝崇尚仁爱的德行。纣王用残酷的暴政统治天下,那么其统治下的老百姓也会受其影响同样崇尚暴力,社会就会非常的混乱,民不聊生。
如果君主言行不一,说的跟做的完全相反的话,那么老百姓就不会听从其号令。如果君王下达的制度、法令连他自己都做不到,那么就没有说服力。只作表面文章是无法获得民心的,无法治理好天下。
有诸己,就是自己能够先做到。比如说君主倡导高尚的德行,那么君主自己就要先做到身体力行。君主能够先做到明明德、亲民、仁爱、礼让,臣民就会效法,这样就比较容易达到君主的要求。希望百姓不要去做的事,那么作为君主也要先自律,不要去做。比如君主希望百姓遵纪守法,不要暴戾作乱,那么君王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度,律法的施行严格而公正,同时对百姓施行仁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社会文明昌盛,那么自然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
如果说君主自己做不到却要求臣民们做到,那么他的政令就没有说服人心的力量,想要达到良好社会治理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要先从自己做起,修身、齐家,以此为根本,然后才能够治理好整个国家。 
修身就是修自与己完整的合一,完成自己内在能量体系的自强,提升自己内在智慧层次,把自己内在打造到一定的境界。通过静观找到自己的灵魂属性,尽量不受世俗灵魂的干扰,做真正的自己。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修身的展开,都是内圣的外显,叫做内圣外王之道。 
修身在于安然进入无我状态,《道德经》中说,修之身,其德乃真。这是“内圣的修养”和“内圣的功夫”。当我们执着在“我相”的时候,这个“小我”之下很难跟周边的能量产生和谐。 
尧舜时代,个个不肯出来当皇帝,谁愿意挑这个重担呢!何况又是一个痛苦的担子。所以说,上古皇帝的至诚自称孤,寡,不谷,“以贱为本”,自己随时警告自己,不要忘记了根本。这个根本就是道。就是无我,就是“得一”,“执一”,“抱一”,“守一”,“守中”无分别的、无暇的圆满能量状态。就是时时把心住在无我、无欲的境界,把自己的心修大,修到最大,其大无外,其实就是最高境界的智慧。我们能把心修到这个境界,这个状态下的有为才是天下为公,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明白付出是“本自具足”给了我们一个最重要的本能,付出才是生命的第一需要! 
道是一个持续运动的震动传递,表达的是一种运动属性,应时应运的把最高境界的智慧传递下去。齐家是入世的第一步,是修身落地到现实的第一个道场,也是对修身的直接验证。在这个持续运动的震动的传递过程中,借用“孝、悌、慈”三个枢的运化,从根上不断层的交流、传递到任何一个局部。 
只有“齐家”做完善了,才不会出现败家子,就会提升到贵族。而贵族是可以福荫百代的,他承担责任和使命,会把这个正能量以一个家庭的形式拓展到周围世界,于是有了修乡,修国的资本。修乡、修国,修的是众生相,这个修可以用调制来理解,把众生相的频率调制成和修身大善者同一个频率,自然无我相,无众生相。 
《道德经》中说: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这是一个闭环生命实质的循环,德越高,其生命之树越高。普及天下,即是道行天下,道行天下就是德行天下,也就是度众生之天下。立身处世的根基是修身,这个修身就是修得能够明心见性,可以从顶层架构上去驾驭一切存在,在驾驭一切存在的同时又回到生命的本源。在念念觉照之中离妄归真、返本归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行功夫,同样也在这种念念观心之中,念念觉照之中,念念离妄归真之中,念念转迷为悟之中。当我们一直坚持这样精进修行的时候,则家国身心必然自修、自齐、自治、自平。 

“静水煮茶,从心出发!” 
著于几千年前的《大学》里有一句话,说的仿佛就是当下:“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当下,整个人类刚刚从被迫躺平的囚笼里突围,来到了重新酝酿生活,酝酿事业,酝酿人生的节点。 
我们被动付出了三年的时间来止、来定;现在,是不是能够主动地去能静、能安、能虑、能得了呢? 
这杯茶的来路,和我们的遭遇颇为相似:它在地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工业污染农残理化严重的水土大背景下,以返本还原的茶麯酿造工艺,将茶麯、草本和白茶融为一体,历经二十四月酿造,终于酿成了可以颐养我们精气神的二十四酿茶。 
因为它必须煮品,才能品到真味,有完整的吸收效果,一般需要15-24分钟煮茶,所以,它特别适合陪伴我们“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