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理想与现实的抉择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6-29 08:54:13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理想与现实的抉择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毛姆

便士是英国最小的货币单位,类似于中国的“分”。在旧制中1先令等于12便士,六便士相当于半个先令,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半毛钱”,可见其分量实在是微乎其微。 想象一下,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路边的一枚圆圆的六便士在月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你是会注意到小小的六便士,还是会注意到散发着温柔月光的月亮?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用月亮和六便士来做比较,月亮象征着崇高的理想,而六便士则代表着现实。毛姆在这部作品中讨论了理想与现实的抉择,虽然过了一百年,这个话题依然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毛姆被称为英国的莫泊桑。他一生著作甚多,他共写了长篇小说二十部,短篇小说一百多篇,剧本三十个,此外尚著有游记、回忆录、文艺评论多种。毛姆游历四方,他对各种异域文明也倾注了高度的热情,他洞悉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从不轻易评判美德和丑恶,他更愿意当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客观地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至于孰是孰非,读者心中自然各有答案。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正是通过一个旁观者“我”的所见和所闻去讲述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离经叛道却又充满传奇的一生。

无处安放的灵魂

斯特里克兰是伦敦一位事业有成的股票经纪人,有一个结婚十七年的美丽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过着人人羡慕的中产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突然不辞而别独自去了巴黎,并给他妻子写信说自己再也不会回来了。他的妻子怀疑他有了外遇并和这个女人一起逃往了巴黎,于是斯特里克兰太太委托“我”去巴黎劝回她的丈夫。然而“我”到巴黎后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斯特里克兰并没有外遇,也没有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他蓬头垢面地独自住在一个破败的酒店里。他对“我”的劝说丝毫无动于衷,他对家人表现出完全的冷漠,对别人的咒骂也全然不予理睬,道德世俗根本没有办法约束他。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出走仅仅是为了心无旁骛地画画,虽然他只有一年的夜校学习经验,更谈不上有任何绘画技巧,而且他完全不在乎在艺术上是否能够有所成就,他只是单纯的想要画画。“我必须画画。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进水里,那么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劲也好,都是无关紧要的;他要么挣扎着爬出来,要么被淹死。”斯特里克兰的身体好像是被某种猛烈力量控制,这种力量强大到让他无暇顾及周围的一切,甚至连他本人都要被这莫名的力量吞噬。他的灵魂变得狂躁不安,也许只有安静的独处和绘画能让他的灵魂有片刻安宁。

可怜的伯乐


“我”再次遇到斯特里克兰是在五年后。“我”去巴黎暂住,在那里和我的朋友斯特罗夫还有斯特里克兰有过短暂的交集。斯特罗夫是个糟糕的画家,他圆滚滚的身材和搞笑的举止时常让他显得非常滑稽。他很重感情,很轻易就能被别人打动,他为人慷慨大方,但是那些受他帮助的人却时常嘲笑他是个傻子,就连他妻子都常常因为他不合时宜的举止而看不起他。斯特罗夫是一个典型的讨好主义者,也是一个十足的受虐狂。

斯特罗夫虽然画画很糟糕,但是他鉴赏艺术的眼光却十分独到。他善于发现天才,他的点评也十分准确。在众人都嘲笑斯特里克兰的时候唯有他给予了斯特里克兰高度的赞扬,并且十分怜惜斯特里克兰的天分。在斯特里克兰当众嘲笑他之后,他依然能够不计前嫌把重病的斯特里克兰接回家中休养,并把自己的画室让给他。可是忘恩负义的斯特里克兰非但没有感激他,反而和他的妻子布兰琪·斯特罗夫私混在一起。当布兰琪声称要离开斯特罗夫时,斯特罗夫万分沮丧,但他还是怕他们过得不好所以把自己的一半财产分给了布兰琪。他每天还去画室守候,期望妻子能够回心转意,而这只能徒增布兰琪的厌恶而已。直至布兰琪被斯特里克兰抛弃而选择服毒自杀,斯特罗夫依然在医院照顾她直到她死亡。斯特罗夫是恨死了斯特里克兰的,他在他的画室发现了一幅裸女图,正是斯特里克兰画的布兰琪,他愤怒地要把它毁掉,可是在最后一刻他停止了,因为他在画中看到了艺术,天才的艺术,他不忍心毁掉这样的天才之作。

斯特罗夫虽然平庸,但是他对艺术的珍爱和追求丝毫不亚于斯特里克兰。斯特里克兰为了追求艺术不惜牺牲一切,斯特罗夫又何尝不是呢,他为了维护天才的艺术不惜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财富,一次次为了斯特里克兰干着极其愚蠢的事。没有斯特罗夫,斯特里克兰也许早就惨死在巴黎了。斯特里克兰在巴黎遇到斯特罗夫是幸运的,但是巴黎也不是他梦中的故乡,他无法突破自己,只能再次远走他乡。

故乡在远方


斯特里克兰在巴黎时曾经说过:“有时候我也想过要到茫茫大海中的孤岛去,在那里我可以找个隐秘的山谷住下来,周围全是奇树异草,静寂无声。我想在那种地方我就能找到我想要的东西。”“有时候,人会偶然造访某个地方,尽管周边的环境他从未见过,尽管当地的居民他素未谋面,他却愿意安顿下来,仿佛这些都是他生来便已熟知的。在这里他的心终于不在躁动。”

机缘巧合,“我”去了塔希提岛,那是斯特里克兰最终的归宿,那时他已经过世九年,他的作品已经闻名世界,当地人至今还还对他的故事津津乐道,并且后悔没有早些买上他的一两幅作品。“我”通过别人的讲述还原了斯特里克兰生命最后几年的经历。

他离开巴黎后去了马赛,而后又辗转到了塔希提岛,在那里他终于安定了下来,走完了他人生中仅剩的六年时光。他和当地一个叫爱塔土著女孩结了婚,还和她生了两个孩子。他们以土地里的作物为生,爱塔负责照顾他和两个孩子,从不去打扰他画画,爱塔的无所欲求也许正是斯特里克兰愿意和她在一起的原因。他们生活在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头顶万里碧空,周围绿树成荫,白花在寂静的夜晚散发着香气,那应该是他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在那里他画出了后来让他名闻遐迩的扛鼎之作。

可是不幸,三年后他染上了麻风,爱塔不惜传染也要和他在一起,这倒让冷血的斯特里克兰流下了眼泪。得知自己寿命无多,斯特里克兰不得不加紧创作,因为那是他最后的机会,他默默工作着,把毕生所知都绘画在了家里的墙壁上。在临死前,他还要求爱塔在他死后把那座房子烧掉,唯一目睹过这幅杰作的人就是给他看病的医生,他说,那是天才的杰作,气势磅礴。他创造了一个世界,看到了它的美好,然后又毁灭了它。斯特里克兰是不惧怕死亡的,他怕的是他来不及诉说他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他怕的是找不到内心的安宁。好在,他都完成了,我想他的生命也该没有留下遗憾。

理想和现实


毛姆在开篇中提到,“我说的伟大并不是那种官运亨通的政客或者战功赫赫的军人所能得到的,那些人的光环来自他们的职位,而非自身的本事;等到时过境迁,他们将会变得微不足道。人们常常发现,离任的总理原来只是个能言善辩的口舌之士,卸职的将军也无非是个软弱可欺的市井之徒。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才是真正的伟大”。毛姆高度赞扬斯特里克兰的艺术成就,也赞扬他蔑视传统和名利的勇气,他敢于打破传统束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斯特里克兰放弃一切选择绘画,可是他似乎也没有异常珍惜自己的画作,偶尔高兴了还会主动送出一两幅,毕生的宏伟巨作在完成之后,他却要求妻子将它烧毁。他是真的热爱艺术还是有些别的原因?无论是绘画还是流浪,终其一生,他不过都是在寻求灵魂的安定。

仰望月亮是崇高的,低头拾起六便士就一定是卑微的吗?我记得有一个这样的新闻,有一个中年妇女因为丢失了中午的五元饭钱在地铁站嚎啕大哭,很多网友都说她太过于斤斤计较。没有受过他人的苦,又谈何感同身受?贫穷会限制人的眼界,富有也会。当你在衣食丰足的基础上用你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时,你就已经出现了傲慢的偏差。要知道,这世上还有很多人仅仅活着就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力气。贫穷却能为艺术献身足够伟大,但是贫穷却依然为了家人而努力生活同样伟大。正如书中船长所说的话,“你们追求内心安定的方式是艺术,而我则是生活”。选择理想还是现实,从来都没有正确答案。所以,下次如果有人弯腰捡起地上的六便士,请你默默走开,给他体面和尊严,不要挡了他的月光,万一他一抬头就看的到呢?

没有说出口的那句话


毛姆在全篇的最后一段说了这样一句话,“有句《圣经》上的话来到我嘴边,但我没有说出来,因为我知道神职人员认为俗人侵犯他们的领地是有点亵渎上帝的”。这句话就是“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这也许是毛姆最想告诉读者的吧,毛姆深刻的理解人性的复杂,他说人性有很多悖谬,真挚诚恳底下也许埋藏这矫揉造作,高风亮节背后可能隐藏着卑鄙无耻,无赖恶棍心底或许留存良善之意。所以我们无法轻易给一个人定性,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塑造的每一个人都是复杂和矛盾的,斯特里克兰抛家弃子,背叛朋友,实在是一个可憎的人渣,但是他却对艺术有着狂热的挚爱,以至于他成名后他的缺点似乎都晕染上了天才独有的特质,人们对他突然变得异常包容。斯特里克兰太太虽然爱慕虚荣,但是她也有坚强独立的一面。斯特洛夫虽然滑稽可笑,但是他却对人异常热情,并且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怜惜。所以,我们要如何评价他们呢?人和人的相互了解往往肤浅、局限而片面,我们很难了解一个人的全貌,也很难做出公正的评判。所以毛姆警告世人,莫要自以为是的去评判别人。

毛姆对异域文明的审视也是如此,他没有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西方文明胜利者的姿态去轻视其他文化,傲慢会使人蒙蔽双眼,谦逊反而会让世界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户。正是毛姆这种宽阔的接纳力才使得毛姆能够深入了解其他文明的魅力,使得异域文化特质在他的作品里大放光彩,从而成为毛姆一个独特的标签。

同时,这又何尝不是毛姆对自身现状的一种反驳?《人性的枷锁》出版后备受攻讦,销量也乏善可陈,伦敦的文学杂志《雅典娜神殿》甚至给这部巨作贴上了“腐朽的现实主义”标签。《月亮与六便士》出版后,也果然不出所料的受到了媒体的讥讽和市场的冷落,直到这本书在美国大卖转机才得以出现,进而让沉寂数年的《人性的枷锁》重见天日,并最终在文学史上奠定了无可撼动的地位。

显然,毛姆是正确的,时间给了那些急于审判别人的人一个响亮的巴掌。正如斯特里克兰那些不被人认可的作品在他生后大放异彩一样,沉默的光阴总是能够给出最好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