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了凡四训》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5-27 09:02:08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 又名《命自我立》, 是2007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黄(袁了凡)。该书为袁了凡所作的家训,以其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故事。

       它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

       袁黄明朝重要的思想家,他在禅学、民生、农业、教育、军事、历法、养生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作为“平民思想家”,袁黄在当时家喻户晓,名噪一时。

《第一篇 立命之学》

       了凡读书成绩很好,但由于早年丧父,所以只好弃文从医,采药偶遇孔先生算定了他的命数,便觉得人生无意义,因为孔先生算的,他一生无太大的成就无子嗣是50来岁就会死去…后得云谷大师开悟,我命由我不由天,他开始积累做善事改变了他的一生。

《第二篇 改过之法》

      改过要拥有三个心一羞耻心、二曰敬畏心、三是勇心!

       读后我感到启发良多:首先,我被书中提到的“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的观点深深吸引。这个观点告诉我们,我们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未来。这不仅是对古代士大夫的观察,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深刻启示。当我们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做出善良的行为时,好运自然随之而来;反之,则可能招致不幸。这种观念激励我要更加注重自己的品行,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其次,“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生成知之矣。”这句话让我意识到诚实和真诚的价值。它不仅是一种道德上的要求,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通过观察自己和他人,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趋势,从而做出积极的改变。这也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正直和诚实,因为这样的态度可以带来长远的正面影响。

       此外,“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这一观点非常实际,它不是空泛的理想主义,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实际建议。它告诉我,要想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和避免不幸,首先要从改正自己的错误做起。这意味着,无论我们的目标多么高尚,如果我们不能先审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那么这些目标很难实现。

       “要发耻心”和“要发畏心”这两点对我而言尤为重要。感到羞耻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是自我反省和成长的动力。当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时,就会有动力去改进,这是自我提升的第一步。同时,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之心也是一种自律的表现,提醒我们在私底下也不应有所懈怠,因为真正的善恶是由内心的动机决定的,而不是表面的行为。

       最后,“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信息。它告诉我们,不管过去做了多少错事,只要有悔改的心,都有机会重新开始。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因为它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愿意放下过去的错误,采取积极的态度。
        总之,《了凡四训》第二篇“改过之法”不仅提供了深刻的道德指导,还给予我希望和勇气,让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本书的教诲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会将其应用到我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以期达到更好的人生境界。


《第三篇 积善之方》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了凡四训》的第三篇讲述了积善的重要性。作者袁黄通过一系列历史故事和个人经历,阐述了即使是小小的善行,如果持之以恒,也能积累成大的福报。他强调了不应轻视小善,认为它们没有福报,因为即使是微小的水滴,也能逐渐填满大容
生成器。同样,小的恶行虽然开始时看似无害,但积累起来足以毁灭一个人的一生。袁黄还提到,对父母不敬或忽视对长辈的尊重,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他指出,所有的罪恶和不幸都是由我们的内心所产生的。
       此外,袁黄强调了对人应有慈悲心,认为即使善行的福报尚未到来,但已经远离了祸事。他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即使是一个微小的善行,如帮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袁黄的这些观点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即通过积累善行和避免恶行,人们可以改善自己的命运,并为子孙后代带来福祉。

     《了凡四训》第三篇“积善之方”给我带来了许多关于善行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洞见。袁黄先生在这部分中,通过历史故事和个人经验教导我们,即使是再小的善举,只要持之以恒地去做,也能累积成为巨大的福报。这个理念让我深刻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小善行都不是徒劳的,无论是对别人的微笑、帮助还是简单的善意,都是有价值的,都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最终回馈给自己。
     书中提到不应轻视小善,这改变了我对善行的看法。以前,我可能会觉得只有做出重大的善举才能算作是有意义的行为,但现在我明白了,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善行,也有其价值和意义。正如滴水能穿石一样,小善也可以积累成大善,最终形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习惯,这对于我个人 的成长和社会责任感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袁黄先生还提到了对父母和长辈应有的尊敬,这提醒了我孝顺和尊重的重要性。家庭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对家人的关爱和尊重是培养个人品格的基础。我认识到了在日常生活中,对家人尤其是年长者的关怀和尊重,不仅能增进家庭和谐,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
       此外,他对慈悲心的强调让我深受感动。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善行的结果没有立即显现就放弃行善,但他告诉我们,善行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哪怕它的回报不是立刻可见的。这让我想到了很多无私奉献的人,他们的行为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给周围的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正能量。

《第四篇 谦德之效》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在这一篇中,袁黄引用了古代经典文献,强调了谦虚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他认为谦虚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能够帮助人们在社会中立足并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袁黄指出,谦虚的人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因为他们总是保持着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这种态度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系。
       袁黄还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谦虚的益处。他提到,在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人物都具有谦逊的品质,他们的成功往往与其谦虚的态度密切相关。这些例子表明,谦虚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实现个人目标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了凡四训》第四篇“谦德之效”传达了一个核心信息:谦虚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能够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同时也是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基石。通过学习和实践谦虚,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品格,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了凡四训》的第四篇“谦德之效”深入探讨了谦虚这一美德的价值和重要性。袁黄先生通过引经据典,向我们展示谦虚是如何作为一种力量,促进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这一篇让我深刻领悟到,谦虚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它能够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鼓励展现自我,争取认可,但袁黄先生提醒我们,谦虚其实是一种更为持久和深层的力量。它教会我们,即使在成就面前也要保持低调,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和进步。谦虚使人能够在成功时不骄傲自满,在失败时不沮丧绝望,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
       通过学习这一篇,我意识到了谦虚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还能够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充实,心态更加平衡。袁黄先生用历史人物的例子来说明谦虚的力量,这让我感受到了谦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这些人物的故事激励我,在面对挑战和机遇时,都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

        此外,谦虚还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在一个团队中,一个谦虚的人更容易得到同事的信任和支持,因为他们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学习,不居功自傲。这让我想到,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都应该更加谦虚,以便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前进。

     总而言之,《了凡四训》第四篇“谦德之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谦虚是一种美德,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稳步前行,实现个人的目标。我会将谦虚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让它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指南针,指引我在各个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小结:

    1、“若不反躬内省,而途向外驰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每个人的喜好,特长都不同,职业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错的,发挥优势,最终会有好结果的,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我相信我道理的东西,比如佛法中的因果报应之说,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一个善人,自会有很好的人缘,那么很多人来帮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会比别人大很多!对于自身而言,我自认为自己身上还有很多浮躁的东西,要想改造命运,就要努力去改正!

2、第二篇改过之法。一个人如何才能改过,了凡先生告诉我们三个心:一,知耻心,当一个人有了知耻心,那么改过就不难了。二,发畏心,凡是作恶的人,大多没有畏心,他们不怕国家的法律,不畏惧社会的谴责,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僚们,他们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信任抛在脑后,他们不知耻,也无畏惧之心。前面两条是改过的前提,最后一点,改过的勇心。勇于改正错误,战胜自己的勇猛之心。我们要改过,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还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古语说,“江山易改本性南移”,要将一个人维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改变,这确实是需要勇气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不是经历了大的挫折和打击,人是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习惯的,人的习性就像是动物的保护色,突然要改变,人是会缺乏安全感的,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重复,不断的重复,一点一滴的去改变,日积月累就会真正的改变。我们做事情,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体恤别人的疾苦,凡是要换位思考,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脾气很暴躁,常常对别人发脾气,村里人都很讨厌他,他很痛苦,很想改变,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于是他问他的父亲该怎么办,他父亲给了他一块完好无损的木板,对他说:孩子,你每犯一次错误就钉一颗钉子在这块木板上,一个月以后,他惊讶的发现木板上订满了钉子,他很懊悔,于是,他父亲就说,好,从现在开始,你要好好的对待别人,每做一件好事,你就从木板上拔掉一颗钉子,三个月过去了,年轻人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很开心的拿去给他父亲,父亲说,孩子,你看这块木板上已经全是洞,这些洞就好比你曾经带给别人的伤害,即便你改正过来了,你给别人的伤害是没法消除的。年轻人听了后,从此改正了自己身上的恶习,再也没有伤害过别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当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做的事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这是没有办法弥补的。我们每个人都用真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用真诚的心去改过,一定会像了凡先生一样,一点点改掉身上的过错,成为一个仁义道德之人。

3、第三篇,积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积阳德,做了好事别人都不知道的叫积阴德。我在《了凡四训》中读到了很多故事,做官的人减轻老百姓的税,有的人为穷人布施,也有人救了人家的性命,这些善人最终都有很好的结果,在当今社会,只要为官的切实为百姓做几件实事,不贪污腐败,那就是好官,也许我们没有机会救别人的性命,也许我们没有能力支援穷苦的家庭,但只要我们不放弃积德行善,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小事也是一种善良,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说道:“在别人落难的时候,不要落井下石,在别人出丑时,不要取笑,在别人幸运时,用真诚的心去祝福!这样就是一个起码是善良的人。”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里很复杂,我不知道作者是什么心态,这种小心翼翼的善良让我觉得很悲哀,为什么现在社会这么多作恶的人,就是因为我们缺失了我们几千年文明的精髓,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道德,仁义。已经在这个社会变成一种奢侈。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我们要做善事更难了。现在的经济危机。已经危及到我们每一个人了,从企业倒闭,到失业。我们公司能帮助企业的就只有我们的书籍,能真正让企业家体会到书里的道理,落实到实地,让企业顺利度过难关,我们才算是真正帮助了别人。如果你今天看到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你没有去帮助他,那么有一天,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指望谁来帮助你呢?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去做善事,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这么做,那将产生巨大的能量!

4、第四篇,谦德之效。“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我们小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要谦虚,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你们看秋天麦田里成熟的麦穗是不是都低着头的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实,而那些高高昂着头的麦穗全都是腹中空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谦虚,凡是那些大师,都是谦虚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低着头,多听取别人的批评指教,才能进步,才能成为正真的大师!

践行方案:

1, 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过失,写种子日记,经常拿出来看。

2, 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气,凡事慢三拍,要发脾气时要告诉自己,忍住!

3, 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这样才能宽容。

4, 凡事都要想到两面性,全面的看待问题,保持平常心。

5, 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帮助别人。

6, 不断的补充知识,充实自己。